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2月 ||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教社”)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家教育出版专业出版社。70多年来,人教版的优质教材和图书陪伴了几代中国孩子的成长,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青春印记。为了塑造国人心目中共同的“人教品牌”,重温大家对人教版教材和图书的美好回忆,现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企业IP形象设计。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1月30日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充分展示近年来开福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成果,以创意做好文化赋能,促进产品消费升级,搭建以文创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区域公共品牌,推进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设更聚人气的全域文旅示范区,特举办“奋进新时代 创意聚开福”开福区首届“金霞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1月30日 || 通过文旅产品设计,将直观的美丽鄱湖转换为创意设计,让鄱阳湖融入生活中的处处美好。作品征集以“发现鄱湖之美”为主题。投稿作品须以鄱阳湖湿地与候鸟为对象,进行文旅产品设计。深入发掘鄱湖旅游资源,开发鄱湖文旅产品,用文创设计展示鄱阳湖文化,推动鄱湖自然保护宣传,彰显鄱湖文旅融合的魅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1月11日 || 大赛将依托北仑文具跨境产业集群优势,以文具企业产品为载体,吸引和选拔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优秀设计能力的青年设计人才,创作一批贴近时代和符合审美的文具艺术设计作品。一是邀请全国高校设计类、工艺美术类专业学生参与,邀请设计爱好 者和设计单位参与;二是依托宁波市北仑区商务促进协会、宁波北仑宁港商务促进中心,面向北仑区境内文具企业和文化设计企业征集优秀作品。大赛旨在联合高校、文具文创类企业的资源,搭建创意交流平台,增进青年设计人才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互动,从而推动人才汇聚、创意交流、创意转化,打造“青年北仑”“文化北仑”形象。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2月10日24:00 || 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长路漫漫,历史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可追忆的时光,还有无数“见证者”。文物无言,却千姿百态,向人们述说着过去的故事,展示着古老的文明,折射出一个国度、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 走进博物馆,一边触碰历史,一边感受魅力,一边传承文明,一边开创精神。博物馆如文明之火炬,点亮城市生活,其背后深远的历史文化,亦随之融入城市生活。时间之光,折射当下,为城市添上新的色彩,焕发新的活力。 2022年,“这礼是成都”成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如约而来。大赛作品征集10月26日正式开始,欢迎你来!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1月23日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推动广东粤剧院文创产品高质量发展,扩大以“东深供水工程”为创作素材的新编大型现代粤剧《东江依旧紫荆红》的影响,特策划本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1月15日 ||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打造了多个重量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鼓励促进创意设计企业栖居、交流、共创,以文化创意加强各产业领域的融合,凸显“设计之都”的城市形象。作为先行先试的综合改革试点,深圳为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便是提升文化创意赋能“含金量”的关键。“深圳印迹”通过搭建现代城市文创作品展示平台,助力深圳打造湾区文化创意新中心和新增长点。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1月30日 || 本次大赛主题为潍有尚品·城市礼遇,以潍坊的风筝、年画、诸城派古琴等特色非遗文化资源为依托,创新表现潍坊历史名人、著名景点、城市风采等,以实物征集为基本方式,面向全市征集并评选一批能够代表潍坊鲜明文化特色、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具有较强生活实用性、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潍坊城市伴手礼,不断提升潍坊手造产品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2月31日 ||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贯彻《“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淄博市文化赋能行动,挖掘打造一批齐文化特色鲜明、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统一的手造类文创产品,凝炼研发一批彰显“齐国故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城市礼物,加快推动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的独特魅力,特举办2022“山东手造•临淄尚品”城市礼物创意创新设计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2月10日 || 《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定于2022年8月起举办 “第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面向中医药行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将流行元素、创意产品与中医药哲学思想、文化内涵、养生理念相结合的中医药文创产品,吸引更多群众尤其是年轻人通过中医药文创设计和产品制作等方式了解中医药知识,学习中医药文化,关注中医药发展,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力度,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