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9月30日 || 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让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群体深入了解宿迁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2022“情融宿迁 共创美好”两岸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正式启动,欢迎两岸青年积极参与!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9月26日 ||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欢乐春节”活动在海外举办的规模逐年扩大,成为海外参与人数众多,影响广泛的品牌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欢乐春节”主题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各国民众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使该品牌文化活动成为中国文化与国家形象的名片,现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承办共同发起2023吉祥物全球设计征集活动,以兔年生肖吉祥物为载体,用丰富的视觉语言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生肖文化。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0月25日 为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的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宏伟蓝图,组织动员全省广大职工聚焦黄河国家战略实施,聚焦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媒体深度融合干事创业,特举办“黄河杯”2022年山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作品。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4日 || 为学习宣传贯彻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现正式启动第三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9月17日 || 为深入贯彻省委书记楼阳生莅鹤调研讲话指示精神,落实市委书记马富国关于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批示精神和郭浩市长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入挖掘具有鹤壁元素、文化魅力和艺术风韵的文创产品,推出一批能够展现鹤壁本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实施“鹤壁好礼”文创研发工程,做大做强文创产业,促进全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根据《中共鹤壁市委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鹤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拟组织举办2022首届“鹤壁好礼”文创设计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8月底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精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东手造缔造美好生活为目标,以创新求突破,加速集聚形成文化创意设计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新动能。2022第三届山东省精品旅游文创设计大赛以“山东手造 创新齐鲁”为主题,面向全球征集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山东历史文化元素鲜明、时代价值突出的优秀文创作品,擦亮“好客山东” “山东手造”品牌,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作出新贡献。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9月25日 || 本次大赛以“多彩创意 昌平印记”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昌平区实际,以文创赋能经济,产业融合创新为目标,深入挖掘三带汇聚文化资源,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开发具有昌平特色的文创产品和项目。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繁荣提振文化消费市场,加快打造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现向社会公开征集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创意作品。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9月20日 || “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作为浙江省域品牌已于2022年6月在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正式发布。 短短八个字,传递出浙江叩响的时代之音,彰显了浙江的山水之秀、人文之美、创新之魂,展示了新时代的浙江精神、浙江文化、浙江气质。 但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具画面感的表达、更有冲击性的视觉、更富传播力的形象,从而让整个省域品牌更有张力、活力、生命力,真正实现形神兼备、相得益彰、融通中外。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9月15 || 为积极贯彻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精神,深入落实《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2035)》,由北京市文资中心、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好汉杯”八达岭长城文创大赛正式启动。大赛立足长城精神弘扬,长城保护发展,长城文化创新创造转化,搭建长城文化交流、展示、融合、转化、发展的平台,为长城文化保护发展传承利用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聚合力量。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9月8日24时 || 为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数字技术,推动南京文学之都“上云用数赋智落地”,更好地打造好“世界文学之都”这张南京最闪亮的文化名片,在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网信办、南京市工信局、南京市文旅局、南京市大数据局等单位指导支持下,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依托正在牵头建设的南京文都数字云平台(以下简称“文都云”),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发起主办2022南京“文都云”元宇宙创新大赛,邀请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数字化的“南京路径”和“南京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