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严河?

      作者: 艺术品鉴官微 来源:搜狐新闻
      2021-12-14 12659

      61b877e48f667.jpg


      2013 年的某一天, 严河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公司工作,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之路。


      他有一颗雄心:要让传统文化中的璀璨,在当下的时代被更多的人认知,使它们重新焕发光彩。


      在闭关开发的四年之后,《演义秦风》动漫品牌系列被互联网引爆,塑造了大家今天所熟知的“秦风小将”。这个 Q 版秦将军形象自 2017 年夏天推出动画视频,便获得网络上一片好评。


      严河今天在动漫创作上所收获的成绩,或许要从他早些时候做出的那个决定开始说起: 选择中国传统文化,选择中国动漫!


      而《演义秦风》这个已在国内原创动漫领域具备相当知名度的品牌的故事,可以伴随国漫崛起大幕缓缓拉开的过程,慢慢道来。


      严 河


      61b877e4e7236.jpg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

      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陕西省专家小组成员

      西安新文艺青年协会理事

      西安碑林影视动漫协会副会长

      西安唐煌文化艺术创作有限公司总经理

      《演义秦风》系列动漫IP作者


      为什么是严河?


      作为国漫形象创作者,严河的人生足够精彩。


      生于 70 年代末,成长痕迹在 80 到90 年代,他后来在事业上的规划和在文化上的选择倾向,首先离不开那个特定时代的影响。那是西方及日本外来动漫大批进入中国的时期,对他而言,也是在艺术审美认知及理解上最为挣扎、混乱的一个时期。


      当时,中国的美术界正在经历继“五四”之后又一轮的中西多元碰撞浪潮,各类前卫艺术“你方唱罢我登场”,它们共同勾画出了一双“手”,那是艺术在历经多年沉寂之后,迫切向西方伸出的获知之手。


      多重文化冲击之下,没人能够完全置身事外。


      在成长过程中,严河自小接触的是中国画,后来陆续学习素描、色彩和西方油画,并曾经一度受到日本动漫非常大的影响。他后来这样讲述自己在文化包围圈中的突围经历 :“最初接触日本和西方的动漫,被深深震撼了,可以说是沉醉和迷恋。那时的我其实是不大看好本土的动漫艺术的。随着美术造诣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学会了冷静的拆解和思考,在品味我们中国本土类动漫内容的过程中,比如那时候的连环画、动画片,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精彩和美。”


      61b877e4eaf3f.jpg


      “当时就在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精品的东西走向沉寂,甚至被遗忘?后来我发现,落后的是表达手段和呈现方式,并非艺术本身。那时中国的连环画还是老式的表达方式,画面图形只是大篇幅文字的注解,依然呈现的是插图的概念。由于要照顾到更多的文字内容,表现手法只能局限在第三人称,描绘方式也是中远景的构图居多,中景近景很少,特写一般是没有的。这样的方式在刻画心理描写和空间环境方面表现是有限的。相反,日本的漫画更像是电影的分镜头,有很多第一人称的视角和主观的镜头,甚至有很多慢镜头的构建,画面中有强烈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有明确的时间轴,这样会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也就更能够吸引读者。但我们本土类动漫内容的造型、线条以及视觉张力却是美轮美奂无可比拟的,这些精彩的艺术只因为表现手段的原因没有被广泛的认知和传播,真是让人不甘的。”严河说。


      他感叹于日本动漫用许多镜头来塑造整体内容的同时,也发现了中国动漫形象的优势。无论是素材来源、意境呈现,中国动漫自身都有可以向外无限拓展的潜力。这种“发现”正是基于他丰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审美领悟力。


      他在此时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也选择了中国动漫。


      61b877e52c37d.jpg

      61b877e5b58c1.jpg


      大学和早期工作时期,严河曾为一些出版社和企业绘制插图和漫画,也在游戏公司做动画,从此动画和漫画一直围绕着他的生活。但这没能给他带来持久的快乐,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制作本土原创动漫的梦想,那时的从业状况对于想要实现自身理想的他来说,稍显束缚。


      不仅仅是因为有天赋,严河还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勉。在创业初期,他形容自己是“一边当老板,一边当民工”。他曾在采访中说道 :“刚开始创业的一年多,都没有给自己发过工资,稍微挣了点钱,就又都投资到了设备上,就这样持续了两年多,才慢慢有了完备的团队,才可以说真正把公司建立了起来”。经过了四年的打拼,严河终于把公司搬到了陕西动漫产业平台,因为自己的不懈努力,也因为有了平台的多方对接和支持,使得严河的公司及品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8 年,《演义秦风》文创作品获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全球文创大赛金奖。该 IP 品牌的 5 个角色形象包括将军、士兵、文官、秦女、御马。这意味着他以“演义秦风”形象为媒介,向大众呈现传统审美和秦文化内涵的理想获得了阶段性胜利。


      那么,梦想实现了吗?严河或许这样问过自己。


      不妥协的“小将”


      时空好像一下子穿越了。一个身穿紫色长袍、满身银色盔甲的小将军“秦风小子”在钟鼓楼下跳舞,在旌旗飘扬的牌坊下抱着吉他唱周杰伦的《告白气球》。这位来自秦朝的“不速之客”在当下引起了强烈共鸣,因为这个形象身上既承载着过去,也融入了现在。


      61b877e5bd2d3.jpg


      秦风小将是“酷”的。严河赋予“秦风小将”的态度,像极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雄浑与果敢,冷峻又有性格。但他在保证“秦风”系列形象人设稳定的基础上,还赋予了它们更多的灵动和亲和力。“秦风”IP 形象有更广泛的机会去接触观众,这是动漫具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可爱的传统动漫表达,更在细节上凸显了古典元素的内涵。就像严河在公司简介中写到的那样 :“中华文明不只深沉,也能风趣;中国历史不止厚重,也有轻灵”。


      严河意识到,国漫的春天正在慢慢到来。他察觉到了国漫崛起背后的文化自信,也确定自己未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拥抱新事物的勇气是必然,技术上,如何创造出真正美的东西来支撑“文化自信”这句口号,显得更为重要。


      他明白,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像改革开放初期时那般迷信固化的外来品牌形象,反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61b877e5c89ee.jpg


      《人物》杂志曾在一篇文章的开篇说到 :“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无声无息地反哺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改变着国民对潮流文化的理解。”不可否认,每个时代一定有它的主流审美,所谓的潮流是快速且多变的。“它处于一个螺旋上升的状态,既有相似性也有创新性。如何让现代人接受传统,就必须要将其释放到主流的空间中去,去适应主流的变化。在这不断的变化之中,经典始终是永恒的存在状态,因为它历经了时间的沉淀,我看到了这份沉淀,所以要将它用合理的手段表达出来。”严河说。


      一方面要顺势而为,一方面又要引导潮流。这就要求像他们这样的创作者一定要有态度,并有足够的创作经验支撑自身的态度。从这一点来说,艺术创作同样是一份非常严谨的工作,如同他感慨的那样:“我做的这个工作就像考古一样,始终带着一份保护,一份敬畏的心去对待。”


      虽说文化自觉之路漫漫,但那才是走向世界的开始。


      61b877e65dcf2.jpg


      Q:“秦风”是以怎样一种形象切入传统文化的?“秦风”最终想要营造的是怎样一种概念?

      A:每一个时代都有主流审美,这是必然的,这种审美可以称之为“时尚”和“潮流”。总体来看,虽然时代的潮流存在“差异性”和“变化性”,但美一定是合乎一种固定规律的,从这一点来说,传统和当代实际上是有可以相接相交的点。它们之间并不冲突。

      传统能够流传至今的内容经过了几千年沉淀,所以它有自身的典型性,如何让当下的人们接受这种典型性,接受传统审美,是“秦风”一直在做的事情。

      “秦风”要做的、始终在做的都是让传统文化获得当代更多的认知。动漫是“秦风”的传达媒介,且这种媒介自身的特点是“秦风”更好面对大众的优势。在切入传统文化的身份上,“秦风”更像一个引导者,呈现传统审美,引导大众关注传统审美,在引导方式上“精益求精”,不断“推陈出新”,它是这样一个动态、双向的过程。


      Q:“秦风”动漫形象在传统文化的典型性基础上很好地融合了当代美术元素,那么在具体创作过程中,“秦风”是如何体现这种传统审美与当下推崇的“时尚”和“潮流”之间关系的?

      A:创作上,要落点到精准的细节。例如人物形象的发式、服装,包括动作、神态等,要高度概括,学会选择,最终把握住要表现的核心点进行放大和雕琢,要有发现和加工这些细节美的能力。

      “秦风”对这几处细节的表现,是在遵循传统事实基础上,做了“主流化”改动。改动的分寸原则是“合理”,不失传统魂魄,合乎当前审美,有继承有创新,两方面都自然、不违和就是合理。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出一个能被当前时代广泛接受,又能承载“秦”之大气风骨的新生命。


      61b877e680243.jpg


      Q:从设计角度来看,动漫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应该如何体现?

      A:动漫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非儿童专属的美术内容,这个观点在当下已经被广泛认知。艺术性是由最终要呈现的精神内涵决定的,动漫语言最终要给受众怎样的感受和启发,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提炼的,这和其它的艺术表现门类是相同的。在审美方面,需要尽可能尝试用多元化的方式来为主体服务。例如,当年的《小蝌蚪找妈妈》以及《山水情》这两部水墨动画作品,就极具艺术审美。而在当下,动漫语言又很大程度上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从二维到三维,再到现在的沉浸式体验,这其中,科技每一步的进步都必然影响到动漫本身的创作。在逐渐融入这种变化的同时,保证优质文化内涵的输出是根本,“万变不离其宗”,你想表达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Q:“秦风”在形象创作上是否有过关于“写实”和“写意”区分的思考?

      A:“秦风”是基于传承的创作,所以写实是必须的,而“实”到什么程度,“实”到哪些地方,是需要思考的。“实”会集中焦点,但也会影响视野,限制可能性。用写实来强调 IP 人物的文化属性,用写意来融入时代审美认知的延展性。若仅以“秦风”手办产品来说,在形象的塑造上会有许多细节,这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对于手办“工艺感”的追求。衣服的褶皱、发冠的精巧,具体可感知的细节也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如果对于动漫的人物姿态和二次元的表情来说,算是对真实历史中“秦”的一次诙谐的写意了。


      61b877e68f667.jpg


      Q:“秦风”如何平衡“IP”形象与文创自身带有的产品属性之间的关系?

      A:这两者并不冲突,IP 形象就是知识产权形象,文创形象属于 IP 的一个类别,是基于文化源头和传承依据的 IP 创作。做为文创的身份,就多依靠文化属性的地域和内容版块多发掘 ;做为概念更广泛的 IP属性,要多基于本身内容的打造。对于“秦风”来说,无论是在文创领域还是品牌内容领域的发展上,两者各自的发展都是会对另一个内容有所填充和带来优势的。我认为核心着力点还是应当放在 IP内容的打造上。


      Q:未来“演义秦风”IP形象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A:“秦风”未来的规划会在两方面,一方面依然是核心的内容打造,另一个方面是产品化的延展。从内容来说,之后的“演义秦风”系列 IP 形象中还会有“新成员”的加入,有更多的故事内容丰富和填充,有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在产品化方面,就是增加更多种类的线下产品、加强商品授权合作,以及推进院线电影的呈现。希望“演义秦风”能更广泛地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演义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