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2025-05-02 7893 9 357


      2006年,由新浪网和北京燕山出版社发起,由海内外文学评论家和大众共同评选的“世纪文学60家”中,贾平凹先生位居鲁迅、张爱玲、沈从文、老舍、茅盾之后名列第六,为在世作家之首。与此同时,首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揭晓,贾平凹先生的长篇新作《秦腔》荣登榜首。为展示作家的成长过程和创作经历,展示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生活,并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文学、交流经验的场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决定在校园内为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建立“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贾平凹(1952- )是当代中国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最富有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他以自己独具的文学艺术天赋,创造出融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普遍性人文精神为一体的、独树一帜的文学世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中华民族性格和心理内涵,在为人,为人生,为他的时代塑像。他既是一位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文学艺术家,生活和时代的骄子,也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他用自己如椽之笔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命名,也将自己的名字烙印在时代的纪念碑上。


      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岁月中,贾平凹创作出了《天狗》、《丑石》、《浮躁》、《废都》、《高老庄》、《怀念狼》、《秦腔》等可以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文体创新探索方面,他均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文学内容上,他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三十年来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中国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进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的文化尴尬。


      贾平凹的文学作品充满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还超越了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文学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他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新的传统,为新汉语写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俄语、越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播。国际上获得大奖主要有,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浮躁》,1987)、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废都》,1997)、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2003)等。在国内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8)、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1989)、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5),以及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2006)等。贾平凹用他的不懈的努力,实践着他早在一九八二年就公开宣称的"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的神圣诺言,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艺术馆一直保持与社会各文化团体、文化人士等的密切往来关系,不断扩大艺术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鲁迅的读书生活展;与山东莫言研究会密切交流,互赠书籍;2008年五一期间,与武侯祠在成都联合举办《贾平凹书画精品展》;参加陈忠实文学馆开馆仪式;参加延安路遥文学馆开馆仪式等活动。此外,我馆还密切关注贾平凹的各项文化和文学艺术交流活动,陪同贾平凹参加各种签售、座谈、采访等活动。如参加贾平凹的历次大型签名售书活动,参加《高兴》研讨会活动,参加贾平凹在各大院校的讲座活动,参加《秦腔》获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活动以及陕西省的表彰会暨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活动等等。


      贾平凹文学馆本着“传承中华文化薪火,弘扬民族艺术精神,推动人类进步,繁荣和谐社会”的宗旨,通过审美文化与民族精神、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的文化整合,建立一个具有崭新文化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社会各界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来自海内外的旅游者,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现场感受中华民族文学的独特艺术魅力,坚持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在世作家命名的文学馆,它的创办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推广尝试,将使参观者从贾平凹的生活与文学创作中,经历一次博大精深与魅力独具的中华民族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