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古陶瓷博物馆由古陶瓷爱好者张宝定创建于2019年,该馆坐落在西安市山咸宁东路28号,其中建筑面积2000 ㎡,布展面积1300 ㎡。博物馆现存文物500余件(馆藏中国古代瓷器391件、陶器110件,合计501件;),类型丰富、题材多样,各个时期都有代表作品,展览以瓷器的发展为主题(以少量的陶器为辅助)。主要展出从史前文化到商周、隋唐、明清的陶瓷器,是一部中国的陶瓷史。旨在宣传与弘扬中国解瓷器文化,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勤劳的双手推动其发展,并产生多姿多彩的品种。
西安市古陶瓷博物馆分院设立在西安市港务区陆港中学校园博望楼内。是西北第一家博物馆文化与中学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将中国古陶瓷的传统文化与校园学术理念研学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中学校园就能更加直观的接受到中国陶瓷文化的专业知识。
西安市古陶瓷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位于半坡遗址博物馆北侧200米处。博物馆主要以文创区、展厅、办公区、多功能厅四个部分组成,那么以中国古代陶瓷史的发展为序,将展厅共分为8个展板,展出着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至明清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器。
三年来, 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我们坚持的“一流管理、一流陈列、一流服务”的目际以及广大观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工作全面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文化需求,为了今后西安市的文化发展和文物事业的繁荣,我们从综合管理,服务设施建设、业务工作和安全保卫几个方面制定西安市古陶瓷博物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1个展板展示的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仰韶文化的陶器特征均为手制,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展品有半坡类型的尖底红陶瓶、彩陶钵,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罐。
第2个展板展示的是原始瓷,它的出现是在不断的改进原材料,提高烧成温度,表面施釉,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的一个阶段。展品主要有青釉瓷缽、青釉双耳罐、青釉双耳长颈瓶等。
第3个展板展示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时代特征明显,造型奇异,以飞禽动物为装饰,器型特征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有由低矮墩壮向挺拔发展,鸡头壶就最具代表性。展品有鸡头壶,青釉虎头壶、鸟形杯、飞鸟谷仓、青釉盘口罐等。
第4个展板展示的是隋唐五代的瓷器,它在我国瓷器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同时还烧唐三彩器,造型规整饱满。展品有白釉执壶、青釉双系罐、青釉印花瓷盒、黑釉执壶、唐三彩等。
第5个展板展示的是宋金元时期的瓷器,这个时期瓷器产量大,品种多,质量高,因此将它归结为三大官窑(余姚越窑、汴京官窑、杭州修内司官窑),六大窑系(分别是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定窑系),展品有霍州白釉大碗、绿釉执壶、青釉执壶、青釉印花大碗、梅子青釉小碗等。
第6个展板展示的是明代瓷器,明代瓷器的生产是以景德镇为中心,生产的瓷器无论是从品种还是质量上都是其它地区无法匹敌的,特别是青花和彩花。展品有青花花卉纹罐、青花折枝碗、褐彩双鱼纹碗、珐华俑等。
第7个展板展示的是清代瓷器,继承了明代的制瓷传统,青花和彩花瓷器在明代的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时青花出现分色,彩花出现粉彩、珐琅彩。展品有青花凤尾尊,青花象腿瓶、粉彩碗、珐琅彩碗等。
第8个展板是外销瓷,早在唐代中国的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与“海上”瓷器之路就远销国外,明清时期出口量逐渐增大,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展品有广彩大瓶、广彩盘、花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