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创建岐山县图书馆(岐山县博物馆前身)。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岐山县图书馆更名为岐山县民众教育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岐山县文化馆成立,位于县城西大街,负责全县文物征集保管工作。
1959年,设立了岐山县博物馆。
1961年,岐山县博物馆并入岐山县文化馆。
1978年,岐山县博物馆与岐山县文化馆分设,成立了岐山县博物图书馆。
1991年3月,岐山县博物馆单设,同年在县城北大街筹建新馆。
1993年11月,岐山县博物馆迁入新馆。
建筑布局
综述
岐山县博物馆占地面积5081平方米,建筑面积1011平方米,是一座布局为四合院式仿清园林古建,绿化覆盖率达40%。平面布局为一宅两院,分工作区与生活区(展览区)为园林式仿古建筑。
展厅
岐山县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展览。
1994年4月,岐山县博物馆举办了《岐山出土文物精品展》临时展览,展厅面积100平方米,展品195件(组)。
2000年3月,岐山县博物馆举办了《周西周卫需文化文物陈列》专题展,展厅面积183平方米,展品120件(组)。
2001年5月一8月,岐山县博物馆馆藏精品青铜器参加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吉金铸国史—周原出土西周青铜器精粹展》。
2003年8月,岐山县博物馆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岐山董家窖藏青铜器》《岐山周公庙地区出土文物》等专题展览。
2003年12月,岐山县博物馆馆藏卫益等文物,先后在广州南越王墓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加了宝鸡市文物局组织的《宝鸡青铜器国宝展》。
馆藏文物
综述
岐山县博物馆藏品采取征集、随工清理、拣选、接收等形式收藏了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各类藏品。藏品类别青有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骨器、木器等。
截至2019年末,岐山县博物馆藏品有647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76件/套。
重要藏品
岐山县博物馆重要藏品有:朕侑、卫孟、卫鼎等商周青铜器、秦代铜半两钱范、铜钟、铜逼土、陶水管、瓦当等藏品及隋唐时期汉白玉造像、菱花形宝相花镜等精品文物等。尤以该县京当乡董家村出土的窖藏各式青铜器,计有鼎、簋、益、鬲、壶、豆、匝、盘等共37件,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从西周穆王时期到宣王时期,其中30件铸有铭文,铭文内容涉及土地交易、法律诉讼、赏购算命等各方面,既是一批青铜器艺术珍品,又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