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县门街东路29号,东与市政府毗邻,总占地面积3572平方米,隶属兴平市文物旅游局,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兴平市博物馆所在地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明、清及解放后屡有修葺。兴平市博物馆以大成殿为主体,以南北主轴对称分布,分为前后两个院落。
1986年,成立兴平市博物馆筹建处,2000年,兴平市博物馆正式建馆。截至2019年末,兴平市博物馆藏品有169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13件/套,举办展览2个,开展教育活动2次,参观人数0.4万人次。
1992年10月,兴平市博物馆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介绍:
1984年5月,大成殿由兴平县文化馆负责管理并设立文物陈列馆。1986年7月,兴平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原文庙旧址筹建兴平县博物馆。1993年,撤县设市兴平县改为兴平市,兴平县博物馆改名兴平市博物馆。2000年9月,兴平市博物馆正式挂牌对外办公,并不定期对外开放。
兴平市博物馆利用大成殿及东、西展厅先后举办了“兴平历史文物展”“清·徐怀璋遗墨及收藏书画展”“现代楹联大师张过先生收藏名家书画展”“兴平古代大型宗教造像展”“何伯正先生书画展”“世界珍奇昆虫展”“兴平摄影作品展”“农民协会书画展”等临时展览活动。展览期间的重要展品有国家一级文物铜关羽、三级文物唐观音菩萨、明玉石老君、明铁城隍、明铁孤魂等。
兴平市博物馆藏品来源于征集、捐赠、交献等。藏品类别有陶器、铜器、铁器、碑石、钱币、金银器等艺术品和生活用品。兴平市博物馆,从民间征史前,下迄民国,以汉代居多,藏品门类广泛,其中不乏大量珍贵文物。另有馆藏古籍图书一万余册,种类齐全,涉及经、史、户、集、兵、医、志、谱等。
重要藏品有:隋贺若谊碑、明铜关羽、西周重环纹铭文铜鼎、秦铜蒜头壶、汉铜扁壶、西汉熊足铜表、汉铜釜、汉铜、西汉铜螯、西汉永光元年造铜洗、西汉铜弩机、西汉铭文镜、西汉日光镜、汉四乳四螭镜、汉五铢钱范、汉双链铜火炉、汉铜印、南北朝鎏金铜佛像、隋十二生肖铜镜、唐瑞兽葡萄镜、唐三乐镜、北周苏丞汉白玉佛造像、北朝石狮、线刻涅磐图石棺、宋瓷碗等。
兴平市博物馆严格按照《藏品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进行管理。凡是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一、二、三级藏品,经省级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的严格鉴定,均建立文物藏品档案和电子文本;藏品的保管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运用传统方法对一些破损藏品器物进行修复保;落实完善了各项安全保卫制度,配备专职保卫人员。
交流合作
1998年9月,兴平市博物馆西周重环纹铭文铜鼎、隋十二生肖铜镜、唐瑞兽葡萄镜、汉陶猪等文物,参加《咸阳文物精华展》。
2006年,汉阳陵博物苑借展兴平市博物馆的文物汉双链铜火炉、汉铜壶。
2008年元月,兴平市博物馆外展意大利佛罗伦萨《汉风到唐韵》专题展览的文物有隋十二生肖铜镜。
2008年4月,唐杨贵妃墓文管所借展兴平市博物馆文物唐三乐镜、唐瑞兽葡萄镜。
所获荣誉
1957年,兴平市博物馆兴平文庙大成殿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10月,兴平市博物馆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历史
兴平,西周时称犬丘(周懿王曾迁都于此),秦更名废丘。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该设槐里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又从槐里县分置出茂陵县。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为纪念金城公主出嫁吐蕃,改为金城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兴唐平叛的“兴平军”因平“安史之乱”有功,故改金城县为兴平县。1993年,兴平撤县设市,兴平县改为兴平市。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历代建筑庙宇顶礼膜拜。兴平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同样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明、清时期,兴平文庙建筑宏伟,古柏参天,曾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地。
兴平文庙分前、中、后三个院落。前院有牌楼、泮池、戟门,两边有乡贤祠、明宦祠;中院有大成殿、东虎、西戻;后院有崇圣祠、藏书阁等。清末文庙渐衰,建筑多有损毁,现仅存大成殿一座。大成殿,面阔五间(22.7米),进深四间(18.35米),歇山顶。屋脊正中有丹朱崇楼,两端蟠螭琉璃吻,屋面坡度平缓,斗拱用材硕大,前檐斗拱一斗三升,出双抄昂柱头,东西及后檐斗拱一斗三升,出三抄一昂,分置柱头。柱高3.82米,直径0.47米,土坯墙,外敷草泥,明、清时代,屡有修葺。
1964年5月,大成殿落架大修,部分木料、瓦、脊兽来自拆除的同时代庙观。维修彩绘后,大成殿雕梁画栋,气势恢弘,在形制和内部结构方面,保留金元时代的内部手法。建筑整体端庄典雅,具有早期风格,是陕西省文庙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殿前置有一通国家级书法艺术名碑——隋贺若谊碑,碑阴为宋徽宗御制大观圣作之碑,蔡京题额,碑文摹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两面碑文方整精健,古朴严谨,为碑中精华。殿内陈列有唐、明两代大型造像十余尊,有面目安详的铁城隍,仪容威严的铜关羽、神态平和的玉石老君、笑口常开的铜弥陀、慈善和蔼的铜观音等。皆为雕、铸艺术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