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以其伟大的造纸术极大地推动了人于史册,造福于人类。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将这沉于历史的古老工艺予以真实再现,让游人真切领略中严,纸文化陈列将向你展示纸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
2000年,为了弘扬民族文化,长安县北张村农民企业家马永祺投资60万元筹建的蔡伦纸文化博物馆于12月15日正式奠基开工。
2002年4月5日,融纸文化与蔡侯抄纸工艺为一体的蔡伦纸文化博物馆落成,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蔡伦纸文化博物馆位于墓祠区西部,占地4300平方米。全馆分南院、北院两大部分。南院为造纸史展示区,是“纸文化陈列室”,主要展示纸的起源、造纸术在历代的发展,以纸为载体的书画作品、历代有关纸的文献记载及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北院则为1900年前蔡伦发明的“蔡侯纸”的工艺流程演示区,建有廊式“仿汉纸坊”,展示最古老的手工抄纸的整个流程,真实再现汉年“蔡候纸”抄造的全部过程。
南院的主体建筑为花木掩映之中的“蔡伦纸文化陈列室”,建筑为歇山顶,五大间。陈列室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展现出世界造纸术的起源、传播和发展,歌颂了我国古代科学家蔡伦发明和推广造纸的丰功伟绩。南院的另-一建筑是古色古香的“四宝斋”,此斋藏有以汉代蔡伦造纸的方法抄造出来的构皮手工纸和其他文房用品,供游客参观购买。
北院为一园林式建筑,是整个博物馆的主体部分。院内依次建有构纸原料(构皮)储存坊、沤料坊、蒸料坊、除杂坊、碓坊、切料坊、抄纸坊、焙纸坊等手工造纸作坊,通过手工造纸艺人的演示,完整再现古老“蔡侯纸”制作的23道主要工序。
专题陈列
陈列室以史料、图片、书籍等展现造纸起源、传播和发展,歌颂了蔡伦发明和推广造纸术的丰功伟绩。
手工造纸流程
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展出了不同时期的造纸遗址图片、造纸工具及纸张样品。造纸作坊内,纸匠师傅通过对构树皮进行浸泡、蒸、切料、捣浆制絮、抄捞等一系列工序,再现手工造纸的整个流程。
走入曲径通幽的纸坊,第一间茅屋里边堆放的是造纸原料构树皮。造纸是用构树皮里面的植物纤维——穰,先把干的树皮放在水池中浸泡,通过两天的浸泡,将树皮充分软化,再放入大锅中蒸煮。通过沤浸和蒸煮的方法让构树皮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当树皮完全熟透,生料就变成了熟料。把一束一束的纤维,放在木碓下,借用外力均匀分散。然后把打好的片,一层一层叠起来摞在木砧上,用一把锋利的钢刀切短。
浆捣好之后,就是造纸过程中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抄捞。为得到一张薄纸,在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古人总结出了“柔轻拍浪”“持帘迎浪而上”“抄浆着帘的一瞬间震动纸帘”这三要素。把捞出来成型的纸托里的水分压出后,再一张一张揭下来进行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