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的炎帝园内,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79平方米,其中展览陈列面积640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历史专题教育馆。
1980年,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的主要纪念设施有“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宝鸡革命英烈纪念馆”和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又增添了《解放大西北》《百名英烈展》等宣传展板。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藏品共计上千件。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是宝鸡市区唯一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领巾教育实践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陕西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宝天铁路是陇海铁路线上的一段,虽只有153公里,但沿途要穿越隧道126个,涵洞610多个,大小桥梁97座。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六年时间,但终未能正式通车。
1950年,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主席的彭德怀果断决策,命令重新修建宝天铁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共约5万余人组成了修路大军。在施工过程中,人民子弟兵克服重重困难,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56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宝天铁路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完成全部工程,祖国的东西大动脉真正得以畅通运行。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修建宝(鸡)天(水)段铁路,1953年宝鸡市人民政府兴建落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陕西军区修筑西北铁路宝天段纪念碑。纪念碑面对陇海、宝成铁路,展室分列左右两侧,松柏掩映,肃穆庄严。纪念碑高24米,碑座四周镌刻有彭德怀和习仲勋的题词,有老将军王世泰的铭文,有光荣献身铁路建设事业的56位烈士的英名。
1980年,宝鸡市人民政府重修英烈馆。习仲勋题写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馆名。
2002以年3月,经宝鸡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宝鸡市革命英烈纪念馆”。重新布展、新建宝鸡市革命英烈纪念馆。
2006年9月,宝鸡市人民政府重修纪念碑,在纪念碑南面碑体上新添钛材毛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该馆挂两块牌子,一套机构,隶属宝鸡市民政局。
建筑布局
综述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79平方米,其中展览陈列面积640平方米。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的布局以纪念碑为中心,分设东西两大展厅,碑体周围苍松翠柏,绿色植被覆盖,绿化面积占到61%。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的主要纪念建筑设施有:一是落成于1952年10月,为纪念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64军和陕西军区修建宝天铁路的丰功伟绩、悼念在筑路工程中光荣牺牲的56位烈士而修建的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二是主要陈列修筑宝天铁路全过程伟大壮举的历史图片、英烈事迹、领导题词、及部分实物资料的“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三是主要陈列宝鸡在“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和平建设时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宝鸡名人录、各县区烈士英名录等图片、实物资料的“宝鸡革命英烈纪念馆”。
展厅
基本陈列
为了不断提高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激励作用,多年来纪念馆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大规模设施建设,对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重新布展,相继又增添了《解放大西北》《百名英烈展》等宣传展板,教育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