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神木镇陵园(陵园广场东南侧约30米),占地面积11638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历史专题博物馆。
神府革命纪念馆与县革命烈士陵园两块牌子一套人员。1998年5月,成立革命纪念馆筹建处,筹建博物馆。2001年10月,建成开始对外开放。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482件(套)。
场馆布局
综述
神府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11638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内设褒扬区(一区、二区),内有烈士墓碑18座、烈士纪念塔一座:游览区(一区、二区),内有仿古厅三座,建有花圃、绿化带、林荫道等;多功能接待室三间;展览厅11间,内陈列史料、文物400余件。
基本陈列
陈列内容分第一单元:神府根据地的创立;第二单元: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第三单元:抗日前哨,可靠后方;第四单元:支援解放,迎接胜利。陈列反映了从民国五年(1925年)开始到1949年,以神木为中心,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的神府军民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
《序厅》:由拱形的画壁和圆形的地理沙盘组成。画壁上两幅巨照是九曲黄河和天台山峰。
《英雄三姓》:叙述了民国五年(1925年)4月敌邬青云骑兵营到贾家沟大肆抢劫,搜捕群众。共产党二区女巡视员黄云爱和两个弟媳妇女积极分子刘金针、贺博芳,为了保护群众,将敌人引至一处约数十丈高悬崖峭壁的“鬼子崖”前,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搏斗后,毅然纵身跳崖,壮烈牺牲。当时黄云爱23岁,刘金针21岁,贺博芳年仅19岁。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英雄三她姓,将此崖更名为“红军崖”。
《神府革命根据地红军的装备》:主要为红军穿戴过的衣帽,使用的枪支、牛腿炮等。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国工农武装暴动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影响下,神府地区从民国十一年(1931年)起就开始了打土壕、除恶霸,建立革命武装的活动。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革命武装由最初的7人4枪发展壮大为1个团,4个游击支队共计4000余人的正规红军和各区乡的大批赤卫队员,根据地军民经过艰难曲折的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这块来之不易的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