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起良蔡侯纸博物馆

      2025-05-02 7893 9 357


      蔡侯纸俗称为汉麻纸,是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经验的基础上,所发明的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原料制造而成的植物纤维纸。蔡伦纸物美价廉,适用性强,所以一度成为了普遍使用的书写用纸。这也是造纸术起源时的古法造纸品类,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陕西省周至县九峰镇起良村,在历史长河中就是古法造纸胜地。起良村原名“弃粮村”,因明代万历年间,全村大规模从事造纸行业,停止了农业生产而得名,后谐音改名为起良村。起良造纸自汉末起源,两晋开始盛行,起良村曾是秦汉时期上林苑五柞宫所在地,一度成为皇家造纸坊。相传,蔡伦因受到迫害自尽后,其族人为避免牵连逃离至起良村,为了感激村民的救命之恩,蔡伦的族人们将蔡伦创造的古法造纸术传授给了村民,由此,起良成为了古法造纸的根源地之一。


      经馆长刘晓东多年努力,2016年5月16日,在陕西省文物局与西安市文物局的审批之后,陕西起良蔡侯纸博物馆正式建成,能够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造纸术。同时在内设立了中国汉麻纸制作技艺传习所,不仅可以展示起良古法造纸的历史文化,同时可以现场制作体验造纸全过程。目前,蔡侯纸博物馆每天平均能生产300张纸,每张纸能卖出40元的价格,远销广东、上海、天津等地。


      刘晓东相信,古法造纸工艺是见证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现在,起良村古法造纸工艺已经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


      “熊猫纸”的发展与创新


      在蔡侯纸制作工艺的主体下经过创造,起良蔡侯纸博物馆研制出了利用大熊猫粪便制作的“熊猫纸”。这种纸虽然没有构树皮纸韧性强大,表面也比较粗糙,但是有着竹香与优质的纸质,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纸品,馆长也希望它能成为古法造纸与现代创新的新生力量。



      目前,人们对于蔡侯纸等传统手工纸还有着偏见,认为颜色不够白,不够直观。并且手工纸制作周期长,原料贵,人力费很高,所以成本一直很大。但是无论如何,都需要努力去传承中华民族的工艺瑰宝,可以在不改变古法造纸方法的基础上,去利用机器代替人力,提高效率。同时,起良造纸已经被列入了当地的乡土教材中,从教育入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学到非遗制作工艺的精华。


    • 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