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

      2025-05-03 7893 9 357

      6103c750bda17.jpg


      概述

      献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由40块二尺见方的青石连缀而成,表文语出肺腑,文笔出众;笔法奔放苍劲,流利酣畅;镌技高超,形同真迹,人称“三决”碑。后院是柏林竹园,草坪花坛,四季如春,清爽洁净,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观的落星亭耸立于后院的中央,碑廊环揽后院,文臣武将廊分居两侧,曲径通幽,环境优雅。景区内还有著名三国古遗迹二十余处,如蜀国中军帐遗迹壑落城,蜀军大本营九龙山,蜀军下原取水的古道十三盘,取水之泉诸葛泉、司马懿拜将台,妇孺皆知的葫芦峪等。景区自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声名远扬海内外,1991年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已成为陕西关中西部著名的旅游胜地,年接待中外游客15万人次。


      五丈原诸葛亮庙考辩

      诸葛亮庙创建年代

      据明万历《岐山县志》载:“汉诸葛忠武侯庙在县南五十里五丈原上,即屯兵处。元至元初建,廉访司副使郭思恭有记。”由此可知,五丈原诸葛亮创建于元朝至元初年(公元1246年)。以后的省、府、县志书中,都沿用了这一说法。关于五丈原诸葛亮庙的创建年代,查阅大量文献没有确切的记载。以现有的资料分析,五丈原诸葛亮庙可能创建于汉末晋初。


      五丈原庙记

      郭思恭留下的《汉丞相诸葛武侯公五丈原庙记》记述了当时修庙的详情:“凤翔府岐山县渭水之南有胜地焉,陂陀而开,高爽广平,所谓五丈原,汉丞相忠武诸葛公伐魏屯兵之处也。公之在兹,有自来矣。公之志在于兴隆汉室,攘除奸凶,时魏遣司马懿引兵据之于渭北,今公庙枕原向北,其平生之志抒平。公在布衣,认者以为卧龙,其才可知也;及感昭烈三顾之勤,出草庐许以驱,共后奉命于危迫之秋,受寄命之重竭股肱之力,生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其伯仲之间翘然而伊、吕也。虽长星坠营,功业不遂、其忠义之气,精贯白日。庙自汉至今,千有余年,春秋性醪之献久而益兴,固人心之不容有泯者,非特于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者、军士无私而致然也。……(余)慕公之高风,既躬致菲薄,因略为记其人概,知此是祭也。”

      从碑文中可知,当时五丈原上已有同今天一样“枕原向北”的诸葛庙,并笼而统之说:“庙自汉至今,千有余年”,春祀秋祭延续不断,越来越盛。作者只不过是慕爷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来庙中“躬致菲薄”,祭祀一番。

      显而易见,从明朝《岐山县志》开始记载的诸葛亮“元至元初建”是错误的。

      而且,从至元初年郭思恭的碑记中,也找到了辨析五丈原诸葛亮庙始创时间的线索和思路。

      郭思恭作为元朝中央廉访司巡访地方、督察吏治的官员,决不会毫无根据信口开河地说“庙自汉至今”。他游谒诸葛亮庙时,一定会作些调查和了解,才会记下当时的诸葛亮庙已“千有余年”。


      诸葛亮庙史料论证

      由于元朝至今也有七百余年,许多资料后人无法见到,郭思恭当时以何为据也不得而知,从现有的史料细分析起来,“庙自汉至今”的提法,也有一些根据。

      其一,诸葛亮逝世后,各地请求为其立庙,百姓私祭不断。五丈原是诸葛亮病逝之地,当时虽属(魏)晋之地,但其统治者对他还是崇敬褒扬。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他曾收集的二十四篇诸葛亮著作编成《诸葛氏集》,呈给晋帝,在呈表中他说诸葛亮的“声教和遗言,合于事度;他的公正忠诚之心,见于文辞;从中可了解他的思想,对当世有所补益”。晋武帝司马炎曾下诏说:“诸葛亮在蜀,尽心尽力,其子诸葛瞻在危难之时能守节而死义,这都是天下的优秀品质”。后来,晋朝还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所以,魏、晋之时,在五丈原为诸葛亮建庙是有可能的。

      其二,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在蜀汉灭亡后归附晋朝,被量才委任为吏,作过眉县(今陕西眉县)今。当时五丈原恰在眉县范围内。诸葛京治理眉县,政绩卓著,受到称誉,后来升任江洲(今四川重庆市)刺史。诸葛京在眉做客,也极有可能在其祖父病逝之地修庙祭祀。

      其三,从后人的一些诗文描述中,也能找到一些旁证。元朝朱铎在《五丈原怀古》诗中写道:“遗庙经千古,愁云往日还。”诗句虽不能作为信史,但亦从侧面说明“自汉至今,千有余年”的说法。

      清代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岐山知县杜谔《重修五丈原武侯祠记》云:“汉丞相出师伐魏……其时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魏兵坚壁不出,至遗巾帼以辱之,丞相军威远震,畏蜀如虎,所由来矣。异乎大星骤落,汉业随终。天远虽任自然,而人心终多隐憾。五丈原之有武侯庙也,自当始创于此时。厥后遥遥千余载,历代兴废,难以稽考之”。

      碑文中同样表述了诸葛亮庙创始于汉晋之交的意思。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元朝之前的唐宋年间,五丈原诸葛亮庙已建修起来。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过五丈原》诗中有“象牙宝座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诗句。一般理解是指五丈原诸葛亮庙中的武侯“神像”,高坐神龛,神表威业;失去诸葛亮的蜀汉王朝,竟重用谯周这样的投降派以致灭国。可以说明当时五丈原上已有祠庙建筑。

      跨宋、金两代的诗人郝居中有《题五丈原武侯庙》诗作,诗中用“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描绘出诸葛亮庙年久失修,壁坍墙坏,碑裂石破的惆败景象,完全可以证明五丈原诸葛亮庙早已有之。

      元朝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朝代,当时对诸葛亮倍加褒扬,封其号“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五丈原诸葛亮庙也得到重视,各级官员常到庙中瞻拜致祭,郭思恭留下的碑文就是明证。

      综上所述,五丈原诸葛亮庙约初创于蜀汉末年或晋初,至今已1700多年。


      诸葛亮庙文人墨客

      五丈原以其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一千七百多年来,文人墨客千古;善男信妇,焚香追思,祈求佑护。历史上杜甫、温庭筠、苏轼、朱铎、胡松、韩庭芳、南宫、许孙荃、李因笃等曾游历观光,凭古抒怀,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

      五丈原诸葛亮庙,经历代修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景区、宝鸡市十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