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创美,泽润增城” 2020增城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1年4月13日
赛事介绍
1800多年历史长河中,增城人民创造了绚丽的地方文化,诸多如榄雕、舞貔貅、何仙姑与挂绿传说等民俗或非物质文化沿袭至今,是荔乡人民智慧的历史见证。为积极参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快速响应人文湾区融合,为丰富增城区(非遗)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弘扬增城魅力,构建城市品牌,以此为契机的新形势下,于2020年11月,全面启动“非遗创美,泽润增城”—2020增城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大赛进程
征集时间:2020年12月8日
截止时间:2021年4月13日
初审时间:2021年4月下旬
入围作品公式:2021年4月底
终评时间:2021年5月上旬
颁奖典礼:2021年5月
大赛作品征集范围
征集对象
以个人或团队(团队参赛人数最多3人)为参赛单位,作品数量不限,参赛对象主要包括增城区高校、中职在校学生。
投稿类别
1 . 平面视觉设计类
作品范围:
IP形象、系列海报く含动态海报〉、插画、绘本、视觉衍生文创产品等。
作品要求:
① 以图文版面展示作品,文件格式为JPG,规格A3(297*420mm),分率300dpi,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② 设计说明要明确阐述作品的设计思路、理念和含义(500字以内)。
③ 以压缩包形式发送。(注: 动态海报格式为GIF,规格500*720px,分辨率72dpi,文件大小不超过2MB。)
2 . 产品创新类
作品范围:
创意家居、茶具茶餐、办公用品、服装配饰、文具礼品、工艺摆件等。
作品要求:
① 以图文版面展示作品(方案稿或实物),文件格式为JPG,规格A3(297*420mm),分辨率300dpi,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② 设计说明要明确阐述作品的设计思路、理念和含义(500字以内)。以压缩包形式发送。
3 . 短视频传播类
作品范围:
剧情类、纪实类、动画类、创意类等。
作品要求:
① 时长:15秒至3分钟(包含片头、片尾)。
② 作品格式:画幅宽高比16:9;视频格式为MP4;视频清晰度要求高清(720pi及以上);视频大小不超过300M;请勿添加任何影响观看的水印标记。
③ 需附设计说明,要明确阐述作品的设计思路、理念和含义(500字以内)。以压缩包形式发送。
4 . 新媒体交互类
作品范围:
创新传播、互动H5、表情包等。
作品要求:
① 创新传播作品:利用AI场景、数字化艺术等方式进行传播,以图文版面或视频展示作品,图文版面格式为JPG,A3尺寸,分辨率300dpi;视频格式为MP4,画幅宽高比为16:9,时长3分钟以内,大小不超过300MB。
② 互动H5作品:便于在移动客户端交互使用,作品提交二维码图片和录屏视频文件,视频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30MB。
③ 表情包作品:格式为GIF,以24个为一组,选择静态表情或动态表情中的一种。
以上均需附设计说明,要明确阐述作品的设计思路、理念和含义(500字以内)。以压缩包形式发送。
5 . 文案策划类
作品范围:
增城非遗文创活动推广策划书、设计广告语、营销推文等
作品要求:
策划书要求格式为PDF。
参赛方式
报名方式:作品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华商国际文创研发中心官方邮箱hsgrdc@126.com。
报名格式:邮件标题命名为“非遗设计+姓名+学校+投稿类别”,附件为压缩包命名为“姓名+学校+投稿类别”,压缩包内为参赛作品及报名表。
(注:参赛作品静态设计类以A3海报JPG格式为准,动态设计类以MP4或GIF格式为准,文案策划以PDF格式为准。)
扫描二维码获取报名表及作品提交模板
评审标准
1 . 作品完整性(10%)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有多种可实现的呈现形式。
2 . 作品创新性(30%)能体现概念构思的原创性、创作视角的独特性以及表现形式的新颖性。
3 . 作品艺术性(20%)符合本次大赛的主题和宗旨,特色鲜明,艺术感染力强。
4 . 作品可行性/传播性(20%)包括构思方案的合理性/创作内容与理念的传播性/创作构思与形式的传播性,方案/作品传播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项目落地后,有可实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果。
5 . 作品文化价值(20%)从增城非遗文化中挖掘与提炼,体现增城文化的特点,实现对增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奖项设置
学生:
金奖 1名 5000元等价奖品 + 奖杯 + 荣誉证书
银奖 3名 2000元等价奖品 + 奖杯 + 荣誉证书
铜奖 5名 1000元等价奖品 + 奖杯 + 荣誉证书
优秀奖 10名 荣誉证书
优秀指导老师:
金奖 1名 1000元等价奖品 + 荣誉证书
银奖 3名 500元等价奖品 + 荣誉证书
铜奖 5名 荣誉证书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
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国际文创研发中心
协办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州市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广州松田职业学院艺术系
联系我们
hsgrdc@126.com
http://gic.gdhsc.edu.cn/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大秦良造仅作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