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绿地杯”第八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

      分类:赛事发布 来源:大秦良造 作者:大秦良造
      2021-07-13 27582 0 0

      60ed3a7b09e1b.jpg

      undefined

      2021“绿地杯”第八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1年9月17日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物创作,将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我省文博产业的探索发展,在成功举办前七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的基础上,举办“绿地杯”第八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

      国潮溯源,守正创新。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本届大赛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指导,由河南博物院主办,漯河市博物馆承办,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委会全体会员单位共同参与,集全省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优势,持续打造河南文博产业高品质赛事IP。


      参赛对象

      1 . 大赛面向全球广泛征集,不限国籍与居住地。

      2 . 社会力量。所有热爱且擅长文化创意设计的设计公司、专业机构、独立设计师、技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手工艺制作者均可参加。

      3 . 学生力量。包括全国各大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的在校学生。

      4 . 特别说明:参赛作品可以团队或个人名义进行报名投稿,参赛作品数量不限;每件参赛作品署名作者最多不超过 3 人。


      组别设定

      1 . 国潮生活组

      依托文物素材,借助现代设计工具与设计形式,研发文物元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文创产品。

      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服饰配件、鞋帽箱包、首饰、文具、玩具、潮玩手办等。

      2 . 传统技艺组

      将传统手工技艺、非遗技艺与文物素材结合,弘扬工匠技艺,研发文化内涵与手工技艺融合,且能够商业化、市场化、大众化消费的文创产品。

      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剪纸、刺绣、扎染、木版年画、泥塑、面塑、织锦、皮影、木雕、竹编、陶瓷、篆刻、玉雕等。

      3 . 智慧文博组

      借助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通过智慧文博创新表现形式,实现文物的科技性转化和传播。尤其鼓励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与博物馆文化相结合的创新设计等。

      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AR、VR 场景应用、APP 交互产品、小程序、互动网页设计、数字展览、数字动漫、数字游戏、小视频、表情包等。


      奖项设置

      国潮生活组(4万元)

      金奖  名额:1个  奖金:20000元

      银奖  名额:2个  奖金:5000元

      铜奖  名额:5个  奖金:2000元

      优秀奖  名额:20个  获奖证书

      传统技艺组(4万元)

      金奖  名额:1个  奖金:20000元

      银奖  名额:2个  奖金:5000元

      铜奖  名额:5个  奖金:2000元

      优秀奖  名额:20个  获奖证书

      智慧文博组(4万元)

      金奖  名额:1个  奖金:20000元

      银奖  名额:2个  奖金:5000元

      铜奖  名额:5个  奖金:2000元

      优秀奖  名额:20个  获奖证书

      特别奖

      杰出贡献奖(优秀组织或个人)  名额:15个  颁发荣誉证书

      特别说明:

      如遇到组别参赛作品少,质量与大赛要求不符,组委会将酌情减少该组别的奖项数量;

      本次大赛获奖作品,将择优充实到河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项目中。

      以上奖金均为税前金额。


      赛程安排

      1 . 报名及初赛作品征集:7月9日-9月17日

      2 . 参赛作品初审:9月18日-9月21日

      3 . 入围复赛名单公布:9月24日(第九届博博会期间,最终以官网公布时间为准)

      4 . 复赛实物作品打样及征集:9月25日-11月19日

      5 . 复赛作品评审:11月底

      6 . 获奖名单公布及颁奖典礼:12月初(最终以官网公布时间为准)


      作品内容要求

      1 . 参赛作品的设计元素必须从组委会提供的文物素材库中选取。

      2 . 作品要深挖文物内涵,发挥创新思维与想象力,找准文物与当代公众需求的结合点,体现出中原文化底蕴及其延伸包含的现实意义。作品能同当今社会的生活和文化密切关联与融合,体现传统文化神韵的同时突出实用性、创新性、艺术性、时尚性。特别鼓励在科技、低碳、环保以及新材料的设计运用上有所突破。

      3 . 文物素材详见大赛官网“文物素材”栏。


      投稿格式要求

      初赛作品要求

      1 . 初赛以电子文件为主,不要求提交实物作品。

      2 . 国潮生活组与传统技艺组初赛投稿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

      电子文件统一为 JPG 格式,单张图片大小不低于 1M、不超过 20M。

      单件作品提交图片不超过 5 张,系列作品提交图片数量不超过 10张;图片需多角度展示作品,尽可能体现作品全貌。

      每件设计作品需在稿件上标注详细的设计说明以及产品介绍。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信息:作品引用的文物信息;作品的设计思路;作品尺寸;作品工艺材质;作品受众定位;作品建议市场销售价等。

      3 . 智慧文博组初赛投稿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

      依据产品形态,提交行业标准格式。如AR场景、数字动漫,初赛提交动漫演示视频或者PPT阐述资料,讲解设计理念、功能介绍、演示效果,并提供必要的使用说明。

      每件设计作品需在稿件上标注详细的设计说明以及产品介绍。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信息:作品引用的文物信息;作品的设计思路;作品所运用的技术理念;作品技术参数;作品实际互动展示效果说明等。

      复赛作品要求

      1 . 复赛评审以实物作品为主。

      2 . 参赛者在收到复赛入围通知后,根据组委会要求进一步完善作品资料和作品设计稿件,并将设计稿落地转化,提交实物作品。


      作品版权说明

      1 .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选手自主开发、设计和生产的原创作品,曾经公开发表或者曾经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同类活动并获奖的作品不予评奖;

      2 . 参赛者提交的参赛作品,须原创设计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保证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对所提交的参赛作品负全部责任。如有侵犯他人版权等行为发生,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资格,所有法律责任由参赛者本人和参赛团队承担;因此导致主办方被追责的以及给主办方造成损失的,应赔偿主办方的全部损失并承担处理相关纠纷的全部费用;

      3 . 所有参赛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大赛主办方所有,参赛者拥有署名权和展示权;主办方对征集的作品享有发表、放映、出版、宣传及展览的权力,并享有使用权;参赛者若有未经主办方允许而擅自将设计著作权等权益让与第三方的,主办单位可取消其获奖资格、追回颁发的奖金与证书,并保留法律追诉权;若涉及到量产销售,则主办方按市场规则与参赛者签署量产协议,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

      4 . 参赛作品不得含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不得含有色情、暴力、血腥及违反公秩良俗等不良内容,否则将立即取消参赛资格,给主办方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在国家级媒体进行澄清并道歉,导致主办方被追责的以及给主办方造成损失的,应赔偿主办方的全部损失并承担处理相关事件的全部费用。


      参赛选手须知

      1 . 参赛者在报名参赛前,请确保已阅读并愿意遵守比赛规则。请严格遵守大赛规则和流程,进行后续创作和投稿工作。

      2 . 所有投稿作品电子资料不予退还,获奖的实物作品不予退还。

      3 . 获奖作品,主办方拥有该作品的全部宣传推广权和作品发表权;获奖参赛作品用于商业用途的,或者主办方需进一步完善、开发的,获奖者应予以配合,主办方将支付相应报酬或者商业分成;

      4 . 主办方及大赛组委会对本次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和调整权。


      投稿方式

      1 . 作品投稿起止时间为2021年7月9日-9月17日。

      2 . 复制下方链接打开浏览器进入“绿地杯”第八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页面,进入报名通道报名

      大赛官网:http://www.hnsbwgwcds.com/

      3 . 扫描大赛报名参赛码即可报名

      60ed3aadc1110.jpg

      4 . 报名成功后,您可在投稿期内按照您报名组别的作品稿件形式要求,将作品打包提交到河南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组委会

      邮箱:hnsbwgwcsjds2021@126.com。作品及邮件命名格式:姓名+参赛码+投稿组别+手机号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承办单位:漯河市博物馆

      报名及投稿咨询:1779666869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nsbwgwcsjds2021@126.com

      大赛官网:http://www.hnsbwgwcds.com/

      60ed3aada65d0.jpg

      ▲第八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公众号

      60ed3aae1567d.jpg

      ▲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客服号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大秦良造仅作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