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节奏迅速,一切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诉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高着。就博物馆文创商品而言,它背后的价值绝对不止一件旅游纪念品那么简单。它承载了与博物馆主题相关的历史、科学、文化信息,被赋予了艺术品味。也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文化的一种途径。
承德博物馆文创团队结合此次“玉”寓吉祥展览,设计并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
1 . 清代玉器中的传统纹饰
清代玉器的主要特征突出玉龙、螭虎、人物和云朵等纹饰风格,典型纹饰,起凸较浅且圆润,不露锋芒,有时表面抛光又极富有特色,整体的玉雕行业发展缓慢,玉器琢磨艺术在继承前明制玉技术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并酝酿着新的康、雍两朝玉器风格与特点的诞生。
本次结合展品配合设计的玉雕饰品不仅有传统的项链挂坠还结合了现代元素设计了钥匙扣.车挂更加迎合年轻人的市场.同时兼顾传统工艺传承手工打造。
2 . 清代玉器的常用形制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如同和尚胸前挂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它也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十八子,又叫作手串、念珠。一般选用十八颗小圆珠,中间加两颗精致大气的佛头、一佛头塔和坠脚组成。清代以来,因材质珍贵、色泽透亮、雕工精美,手串已成为清代宫廷女性较为喜爱的饰物。
本次配合展品.清-翠石朝珠.设计的产品有以上两款。分别采用天然宝石材质.最大化地保留原有形制高度复刻.并可以选择珠子尺寸,大大地提高了实用性。
3 . 清代玉器与传统工艺的结合
点翠的发展在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它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花形图案的边缘焊个槽,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