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创产品:出彩也要“出圈”

      分类:文创资讯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马如娟
      2022-03-17 27102 0 0


      日前,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出行”铜奔马文创口罩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大受欢迎。“文化+创意”的组合,让这些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文创产品,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形成新的消费市场。


      6232ae0ae09fb.jpg


      1 . “绿马出行”火了


      在近日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北京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佩戴的文创口罩引起广大网友关注,其中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出行”铜奔马文创口罩更是受到青睐。


      据悉,“绿马出行”文创口罩是以铜奔马为原型设计创作,以“绿马保驾,健康出行”的美好祝福为主题,共有“绿马出行·绿”“绿马出行·白”两款样式。两款口罩都属于三层防护的医用防护口罩,看上去清新自然、简洁大方。


      2月18日,在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展厅内,“甘博网红”铜奔马系列产品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很多游客竞相在绿马头套面前拍照留念。带有古典文化元素和敦煌文化特点的圆扇、丝巾等,典雅精致,引人注目;拐角处,一架巧克力打印机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用巧克力制成文创产品,形成了“饮食+文化”的创意联动。


      “我们的文创团队共有五六十人,从设计、生产、打样、销售都是团队独立执行,自2015年以来,团队共设计开发文创产品2000余件,涉及产品品类200余种。甘博文创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如今‘绿马头套’‘绿马出行’成为网络热门,这是我们用初心和坚守换来的。”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销售主管张琪介绍。


      由于文创产品的消费群体中年轻人占比较大,甘肃省博物馆设计团队还推出了“文物盲盒”。张琪向记者介绍了集“挖掘、修复、彩绘”于一身的“考古盲盒”,他说:“这款盲盒中包含有甘肃博物馆的六大珍品,在开启的时刻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未知的惊喜;其次,这款产品由泥沙制成,触感上更具真实性;最后,当消费者将破碎的文物成功修复之后,可以自己绘画上色,拥有完整的考古体验。这一过程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让消费者很有成就感。”


      6232ae0b4bda3.jpg


      2 . 文创产品遍地开花


      甘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艺术品、天水雕漆、定西洮砚、庆阳香包等民俗和文创产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已成为甘肃亮丽的名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敦煌沙洲市场,除了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最吸引游客的就是琳琅满目的各种文创产品。而这些产品的设计灵感均来自敦煌壁画,有九色鹿杯垫、萌骆驼书包、藻井壁画丝巾等涉及生活家居、办公文具、精美饰品的产品。


      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举办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各地方文创产品“百花竞放”,文创U盘、T恤、冰箱贴、明信片、四神镇纸等商品大放异彩。在“2021甘肃省文化旅游商品大赛”上,以莫高窟壁画“反弹琵琶”为原型的飞天小夜灯、以仰韶文化为灵感的艺术茶具、代表始祖文化的文创摆件等各类文创产品纷纷亮相,它们集地域、历史、文化于一身,成为窥探甘肃文化特色的小窗口。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省文创产品线下火热,线上也很给力。临潭县庙花山村的花庐民俗旅游商品电商展示中心负责人桑杰介绍,现在展厅有民俗文创产品和土特产品几十余种,通过“合作社+电商”模式销往全国各地,产品最远卖到了俄罗斯,利润非常可观。


      这些文创产品市场的热销,只是甘肃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除了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潮流文创如今在年轻群体中也备受欢迎。“不目制造”就是代表兰州青年的小众文化潮流品牌,旗下含有手机壳、T恤、车贴、徽章等融合兰州本土文化及潮流元素的十多种品类。据“不目制造”负责人介绍:“创始人以兰州方言为基础,设计了明信片、手机壳等产品,受到很多兰州青年朋友的喜爱。”


      3 . 用创新换市场


      近年来,我省立足本土特色,突出地域文化,不断加大对文创产品、文旅商品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支持全省文旅企业生产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甘肃礼物”,推进旅游商品向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扩大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是,文创产品市场热销的背后,还存在着同质化严重、文创产业主体小而散等问题,无法体现各自地方的文化内涵,影响了整个区域文创产品的声誉。


      张琪说:“今后,我们将通过发掘更多与众不同的文化,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朝着全国乃至全世界顶端的文创目标努力前进。用更多新颖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文化输出,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文创产品的核心是创新。汲取和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内涵,在传承传统文化中不断创新发展,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才更有市场,更具活力。”有关专家直言道,甘肃今后的文创产品,必须在品牌性、地域性、市场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工艺性等多方面实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眼球,赢得市场,全面提升地方优秀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创产品缘何屡成“网红”


      □ 曹志政


      近年来,文创产品屡屡成为“网红”,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且大有越来越热之势,这些兼顾传统文化和年轻潮流的文创产品从传统书签、明信片、T恤等载体演变成口罩、雪糕、耳机、折扇、围巾、冰箱贴等更新奇特的文创产品。据报道,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类目前有200余种;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则高达一万余种,故宫文创产品一年的销售额曾超过10亿元。


      从故宫博物院到地方博物馆,从经典的文化元素到充满活力的新兴文创产品,各家都争奇斗艳,各出奇招,推出的文创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热情捧场,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红”。


      文创产品缘何成为“爆款”、成为“网红”?


      首先,是人们对文化生活更丰富多样的追求。曾经门可罗雀的冷门单位博物馆,近年来成为最热门的旅游打卡地,每年暑假旅游旺季各地博物馆甚至一票难求。人们对旅游的定义正在改变,旅游不光是单纯地看风景,更要读文化。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文化产品趋于热捧。


      从一个个文创产品可见“文化+”正在丰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多种文化跨界互动为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展示空间以及消费形态,文创产品受热捧,彰显了人们从“单纯的生活”向“有文化意义的生活”的转变。


      其次,是文创产品的时代性与寓意性。每一个文创产品的设计不光注重文化的传递,更多产品追求和现实社会的契合,反映当下社会热点话题或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一种状态。例如“绿码出行”,以“绿马保驾,健康出行”的美好祝福为主题,这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的一种愿望,谁都不想要“黄码”更不敢要“红码”,健康码为“绿码”才是最安全。“绿马”谐音“绿码”,以甘肃出土的“铜奔马”为文物原型,赋以绿色,是特殊时期人们的最大追求。还有冰箱贴上印着御膳房,折扇上写着雍正手书的“朕生平不负人”等等,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文创产品成“网红”,吸引了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走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创产品成为“网红”,不仅带火了博物馆,还创造了大量的文化产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更大的价值是公众以更轻松的方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的精神力量,创造更辉煌的文化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