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美好生活,2023年日历书来了!

      分类:文创资讯 来源:好书品读 作者:隋明照
      2022-09-23 26840 0 0


      秋意日浓,暑气渐消,2023日历书的市场日渐火热起来。从已经出版的日历书来看,已经形成品牌的日历书推陈出新,书画主题日历书惊艳登场,博物馆出品的文博主题日历书如期面世,引发市场关注。


      2023年日历书

      华堂焕彩 历久弥新


      632d8335043c8.jpg


      1 . 推陈出新 寻求新颖表达


      2009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故宫图书馆发现了一本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故宫日历》,并力主将这本日历重新出版。《故宫日历》已连续出版13年,畅销近500万册。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日历》作为一本拥有百万读者的畅销出版物,离不开几代故宫专家的奉献和探索,体现了故宫人在研究、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632d833510286.jpg

      (《故宫日历》家族系列)


      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故宫出版社整合编辑和设计力量,充分发挥故宫博物院优秀专家资源,推出了《故宫日历》家族系列,分别是:《故宫日历·2023年》《故宫日历:书画版·2023年》《故宫日历·亲子版》《故宫日历·汉英对照版》《故宫月历·2023·最忆江南》(故宫出版社)等多种版本供不同需求的读者选择,体现了这一品牌日历书对细分领域需求的回应。


      632d833530958.jpg

      《故宫日历·亲子版》内页


      2022《故宫日历》改版引发了不少读者的讨论。《故宫日历·2023年》发布后,读者可以发现新一年的《故宫日历》在设计上延续了2022年版本的国潮风设计,选定了琉璃绿作为外观整体配色。


      2023年的《故宫日历》家族增添了新成员——《故宫日历:书画版·2023年》,新成员的到来,为《故宫日历》带来了新的关注点。书画版每季度呈现一类主题故事,分别是“千秋佳人”“林下风雅”“众生百态”“庙堂仪范”。让读者从《清明上河图》《踏歌图》《货郎图》中看市井的繁华喧闹,从《步辇图》《三顾茅庐图》中感受古人智慧。


      632d833561763.jpg

      (《故宫日历》书画版内页)


      在延续了《故宫日历》经典传统的基础上,书画版的创新点很多,不仅调动起读者的视觉、听觉,还给读者以新颖的嗅觉体验。日历书每季度设置一种主题香,以新的印刷技术,结合每季度故事主题,别出心裁地设计呈现了玫瑰、茉莉、苹果、檀香共4种主题香味,突出和衬托了各季节故事人物的精神气质。每季度还设计呈现了一种主题色彩,分别以桃红、石绿、杏黄、靛青作为四季主题色,以传统色彩诠释人物身份和故事主题情调,使季节在颜色区分上也主题鲜明,个性突出。


      虽然呈现的是传统文化,但日历仍然表现出了浓浓的现代感。书画版每季度设置了一个AR动画,运用高科技,让经典绘画中的人物和故事活起来,增加了日历的趣味性。日历的每个月还邀请一位撰稿的书画专家选取一件重要文物录制讲解音频,让读者通过多种感官体会故宫文物之美。


      2 . 日历书化身“桌面上的展览馆”


      “打造一整年不间断的沉浸式大展”,这是《敦煌日历2023》(中信出版社)的宣传语。自敦煌美术研究所2022年推出《敦煌日历》受到市场关注后,2023年的《敦煌日历》也备受期待。敦煌画作原作盛大繁复,不同于读者印象中的宏大视角,《敦煌日历2023》着重呈现来自敦煌的365个艺术切片,包括43幅尊像、24例纹样、41款乐器、34种建筑、25个民俗生活场景……《敦煌日历2023》的视角更像是放大镜,将丰富多彩的画作中的细节定格、放大,并配以专家解读,将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绘画技法与审美意趣融入其中,让读者能更好地体察传统文化的细节之美。


      632d833565fde.jpg


      同时,不少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推出了自己的日历书,并且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已经形成品牌的博物馆出品的日历书有不少已经推出了2023版本,《山水清音 天博日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便是其中之一。


      2023年《天博日历》的主题是“山水清音”,日历中呈现了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自宋迄清160余位画家的200余件(套)山水画作。不只是画作,日历中的节气、节日文字也多出自碑帖等书法作品,如节气“雨水”二字出自颜真卿多宝塔碑的笔迹,“七夕”二字出自王羲之的十七帖。


      632d833591dcd.jpg


      200多件山水画,是以怎样的顺序呈现的呢?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2023年《山水清音 天博日历》执行主编赵娜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该日历书按照画家生年为序排列,更便于读者体会中国画发展的脉络,对于同一画家的作品选择尽量避免雷同,同一人的册页一般选二至四开,每一页书画旁都有简明的文字讲解,介绍画作创作年代背景以及画作艺术价值等,这些画家小传和文物说明都出自天津博物馆书画部专业研究人员之手,为读者深入了解画作提供了权威的窗口。为了方便读者检索,编者在书尾还特意梳理了文物索引,细分到周,让读者可以方便地纵览全书画作目录。


      632d8335d3ab2.jpg

      (《天博日历》内页)


      “《天博日历》自出版以来一直以展览为中心,一本日历就是一个可以捧在手里看一年的展览。”赵娜回忆,从2020年开始,《天博日历》问世,其后每年推出的日历都有着明确的而且是紧跟时代的主题。2020年日历在“安和常乐吉祥文物展”基础上扩充而来;2021年周历以“敢教日月换新天展”为基础,庆祝建党100周年;2022年日历由“动境·体育文物展”而来,借此迎接冬奥会的到来。赵娜还笑谈道,通过准备2023年《山水清音 天博日历》的内容,博物馆还对馆藏山水画进行了全面梳理,为今后相关的策展做了翔实的准备工作。


      3 . 书与诗伴你案头


      已经面世的2023日历书中,阅读仍然是重要的主题。


      十点读书日历2022年版创造了累计销售超过25万册的好成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点读书 去看见 2023》(人民日报出版社)责任编辑孙祺介绍,往年,十点读书日历选书比较侧重文学方向,2023年版日历将视野放得更开,不仅有文学、心理学、哲学、艺术、经济学,还有一些实用科普图书,品类更加丰富饱满。除了经典的、畅销的图书,一些小众的、读者口碑较好的图书也被选入日历书呈现的范围中。


      632d8335be72d.jpg


      《十点读书 去看见 2023》延续了听书日历的特点,为了帮助读者在碎片时间内了解书籍主要内容,专门聘请专业主播为每本书录制了20—30分钟的精讲音频,浓缩原书故事,在尊重原书的基础上客观地进行解读。在视觉上,则聘请35位知名插画师为12个主题月份定制插画,并从其插画作品中精选365件作品搭配每页日历。


      《十点读书 去看见 2023》设计了12个主题,如6月的主题是“去看见童真的诗意”;9月的主题是“去看见候鸟的迁徙”。孙祺说:“12个主题的设计灵感源自一句话——生活从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023年日历主题选择“去看见”是有意识地提醒大家回归人本身,回归生活本身。每月主题和时间相呼应,比如1月是一年的新气象新开始,人们会充满期待和热情迎接未来,因此1月主题设定为“去看见优雅的锋芒”;4月是海棠花盛开的季节,因此4月主题设定为“去看见海棠花未眠”。“希望通过12个主题,带领大家去看见12个月的美好万物。”孙祺如是说。


      632d8335ee5f5.jpg


      连续6年出版的诗意日历《把日子过成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也推出了2023版,这一日历书选取历代180余首古诗,按照季节排入每个月。书中还清晰标注出了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并配以相应诗句,为现代的日子增添传统的趣味,配以180多幅出自历代知名画家之手的高清彩图,让这本日历真正体现“诗情画意”。


      表 达

      传统文化会“用”才“活”


      632d8336274b7.jpg

      (《敦煌日历》内页)


      2022年已经过去大半,日历书市场的角逐悄然开始。以“2023日历书”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发现已经有不少日历书面世,纵览这些“早起的鸟”的选题,可以惊喜地发现,关于传统文化的选题占了绝大多数,如诗词、中国画等,不少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日历书还形成了品牌并不断推陈出新。


      最近几年,敦煌文化“火”了,《敦煌日历》也成为了日历书市场上十分耀眼的存在。值得称道的是,《敦煌日历》在呈现敦煌画作时进行了“深加工”——从画面细节入手,呈现古代乐器、生活场景等细节,并配以解说,让传统画作与现代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


      书籍承载着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是许多做书人的初心。日历书作为定位为每天陪伴读者的案头书,承载着体现读者品位、营造文化氛围的角色使命。大浪淘沙,经过几年时间,市场认可度低的日历书有不少已经退出角逐舞台,传统文化主题日历书成为2023日历书的最早一批弄潮儿,恰恰证明了传统文化选题有着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山水清音 天博日历》选取馆藏山水画作为2023年日历书的主题,泛黄的卷轴承载着或恬淡悠远或宏阔壮丽的山水景观,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在一幅幅画卷中生动地呈现出来。正如编者所言,一本日历书可以看成一场沉浸式的展览。


      同时,对于传播传统文化来说,日历书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天欣赏一幅画、重温一首诗,真正把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可以为读者带来不少收获,也让传统文化在日常使用中“活”起来。


      在肯定传统文化选题之于日历书的适配性之外,还需要直面传统文化选题日历书面临的挑战。


      在出版机构纷纷涌入日历书赛道的时代,曾出现过简单堆砌图片或者诗句便称其为“日历书”的例子,这样的“日历书”被市场淘汰的教训仍然值得做书人吸取。从目前较为成功的日历书品牌来看,出版机构与专业文博机构合作,可以对文博机构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并借助文博机构的研究人员力量进行专业解读。


      日历书内容如何推陈出新、更适应现代读者需求则是另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不少日历书已经做成了品牌,如《故宫日历》已经连续出版十几年,读者期待新鲜的设计加入进来,2023年书画版的推出,成为新一年《故宫日历》家族的新亮点,其能闻香味、看AR动画的设计,更是为日历书带来了新的有趣卖点,也给其他日历书品牌在创新方面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