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昌文化交流季”昌都文旅创新设计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3年4月10日
大赛背景
为充分挖掘昌都文化和旅游资源,本届大赛秉承前两届大赛的创新精神,聚焦昌都文旅创新产品,进一步推行文旅创新理念,提升昌都文旅融合水平。通过文旅创新设计大赛,汇聚全国优质文旅创新设计资源,使更多社会人士关注和了解昌都,发挥文旅优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昌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大赛主题
藏东明珠 · 昌都好礼
参赛对象
面向全国致力于文化创意设计和研发的企业、机构、院校、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发明人、专利持有人、工艺美术师、手工艺制作者、艺术从业者、设计爱好者、学生等均可参赛,也可以共同创作、联名参赛。
参赛类别
征集类别:围绕手工艺品、农副产品、藏药产品及特色景观、建筑、纪念事件、城市文化等具有昌都地域性特色的文旅产品开展相关设计。
旅游纪念品:
包括但不限于雕刻、陶瓷、织绣、印染、编织、漆艺、金属、纸艺、首饰、皮具、蜡染、服饰、泥塑、手工木雕、油纸伞、剪纸、琉璃、玉器、金属工艺、民间玩具、工艺家具、面具、插画等,从材料、工艺、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品牌与包装创意。
数字创意类设计作品:
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数字创意类设计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动画、游戏、宣传片、APP设计、动态插图设计、新媒体互动装置、VR创意等。
参赛要求
1 .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的原创设计,无抄袭仿冒,符合国家主流文化精神、尊重地区宗教信仰以及法律法规规定,适于旅游购物消费。
2 . 参赛作品需附设计图、效果图、所用材料、工艺、尺寸比例、设计创意说明、主要加工方式、市场定位等6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
3 . 参赛作品需要考虑其实际生产在材质和造型等因素上的可实现性,以及产品落地后未来市场的制作成本和价格定位等因素。
格式要求
1 . 电子图片单张规格A3尺寸(297mm×420mm),不限横竖构图,jpg文件格式,分辨率为300dpi,单张图片大小不得超过5MB。其中一张版面须完整体现作品内容并含600字以内创意说明,可另附1-2张版面突出创意设计,包含主题阐释、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等。
2 . 如作品需要演示动态效果,可制作视频介绍影片提交,视频播放时间长度不超过1分钟,文件大小不得超过10MB,格式为MP4。
3 . 报名件数不限,同一件作品不得跨类别重复报送,每件作品都须单独填写报名数据并附作品图文件,作品图片、设计说明、视频文件均不得体现作者及企业名称(包括英文或拼音缩写),否则视为废件。
时间安排
1 . 报名时间:2022年12月20日—2023年4月10日
2 . 评审时间:2023年4月15日-2023年4月20日
3 . 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奖项设置
1 . 奖项设置
大赛依参赛类别设“最佳文创作品奖”、“优秀奖”、“入围奖”、“优秀组织奖”。
① 最佳文创作品奖(6名)
设置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分别给予1万元、0.5万元、0.3万元的现金奖励,并授予荣誉证书、奖杯(注上述奖金为税前奖金,由组委会依据相关财务制度发放)。
② 优秀奖
除获得金、银、铜奖之外的入围作品前15名,将表彰其“优秀奖”,授予荣誉证书。
③ 入围奖
所有进入决选的参赛作品,且没有获得其他奖项的单位或个人,将表彰其“入围奖”,授予荣誉证书。
④ 优秀组织奖(视各单位报送情况定)
甄选若干名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将表彰其“优秀组织奖”,授予荣誉证书。
2 . 产品化支持
为了进一步丰富本次大赛的成果,让作品能代表昌都的文化和旅游走出去,使社会各界人士能“看得见、摸得着、都喜爱”,大赛组委会将在获奖作品中选取具有代表性作品转化为昌都旅游纪念品、昌都城市伴手礼,更好地向社会各界传播昌都文旅的魅力与热情。
参赛方式
选手需登录大赛官网 ( http://cdwc.ddfchina.com )按照要求填写,并上传作品。参赛实物邮寄地址: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西路昌都大厦3楼昌都市旅游发展局,联系人:罗珠次仁 13989056066<收>。
关于大赛
1 . 此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
2 . 申报路径通过指定线上平台申报参赛。
3 . 作品的传播、展览、刊登、出版等版权归组委会所有,组委会在使用大赛作品时,对其予以署名,所有参赛作品恕不退还。
4 . 参赛作品须原创,不得有侵犯任何第三方著作权、其他任何知识产权或专有专利的情况,如发现作品有不符合条件者,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展资格,并由参赛者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5 . 凡报送作品参赛作者,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征稿通知的各项规定,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免责须知
1 . 赛事说明
本赛事参赛规则由大赛组委会创设,任何参赛者提交参赛作品前均应先阅读本参赛须知。参赛者通过大赛网站提交参赛作品即意味着参赛者已阅读、理解并同意接受本参赛规则的各项约束,并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和法规之规定。
2 . 赛事解释
大赛组委会享有对各项赛事规则的解释权。特殊问题及未尽事宜,以大赛组委会最终解释或认定为准。
3 . 参赛作品
① 参赛作品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符合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和公共道德价值及不涉密等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或参赛成绩。
② 参赛作者提交作品同时需提交参赛承诺书,表示已确认并遵守本征稿须知的各项规定。若参赛作品发生任何侵犯第三方人身权、知识产权的行为,参赛者、参赛团体和参赛作品将被立即取消参赛或获奖资格,由此引发的一切法律责任和损失应由参赛者或参赛团体自行承担。
③ 每名参赛者或参赛团体就同一命题的参赛作品只限提交一件,同一参赛作品只能参与一个大赛奖项的评选。重复上传的作品如在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前未能及时删除,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④ 大赛组委会不承担参赛作品在提交过程中所造成的作品丢失、毁损责任及其他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任何参赛资料的遗失、错误或毁损责任。
4 . 版权要求及归属
① 参赛作品均需为参赛者或参赛团体自行创意的原创作品,为参赛者或参赛团体所有。如参赛作品系依据其他作品改编或引用其他作品,参赛者或参赛团体应保证其已合法享有原作品的改编权或使用权,并保证大赛组委会及合作单位亦合法拥有对参赛作品的使用权。
② 参赛作品提交时须同时提交团队其他成员姓名,否则该作品获奖时将视作无其他团队成员。
③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凡主动提交作品的参赛者或参赛团体,大赛组委会认为其已经对所提交的作品版权归属作如下不可撤销声明。
5 . 原创声明
参赛作品是参赛者或参赛团体的原创作品,未侵犯他人的任何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该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含开源社区)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该作品若已申请专利或者其他版权证明,专利或版权拥有者需为参赛者本人。
6 . 免责声明
为了推广需要,所有参赛作品的署名权及相关知识产权全部归参赛者所有。组委会有权对所有参赛作品在各类媒体进行公益的宣传、出版、发行、展示及展览,作品转化落地制作成旅游纪念品、旅游伴手礼用于非商业性宣传活动等。比赛中所涉及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引起的纠纷,一律由参赛者或参赛团体承担法律责任,大赛组委会概不负责,组委会保留对大赛各项条款的最终解释权。
机构&媒体
1 .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昌都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前方指挥部
承办单位:
西藏昌都旅游发展局、北京龙腾生态绿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西藏昌都市文化局(西藏昌都市文物局)、光华设计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京津冀创新设计产业联盟等
2 . 媒体支持
光明网、环球网、中华网、央广网、国际在线、中国经济报、新浪网、凤凰网、网易、今日头条、腾讯网、长城网、中国名牌、搜狐北青网、中青网等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大秦良造仅作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