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华夏奖海峡两岸非遗文创设计大赛

      分类:赛事发布 来源:大秦良造 作者:大秦良造
      2023-07-11 10937 0 0

      2023华夏奖海峡两岸非遗文创设计大赛

      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3年10月31日


      背景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举办对外和对港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传播活动,积极推动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增进文化认同、维系国家统一中的独特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激发两岸青年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促进两岸非遗创意设计创新发展,全国台联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研究基地在成功举办华夏奖·2021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创意设计邀请赛的基础上,将举办华夏奖·2023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期冀通过大赛开辟两岸青年文创设计领域新赛道,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平台,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两岸延续历史文脉贡献力量。


      大赛介绍

      前言

      “咫尺天涯一脉系,血浓于水共黄炎”,五千年历史变迁,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与大地、与植物休戚相关。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孕育着中华文明坚实的基础。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于斯、长于斯、扎根于斯。一衣带水,一脉相承,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思想传统和共同的文化感受,使两岸人民共承中华文化的传统文脉。

      “寻脉”是为了续脉,当千古文化之脉与当今生命之脉产生碰撞与交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讲好中国故事,重铸中华文脉,积极传承并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挖掘厚重的文化底蕴,以艺术语言,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绘就中华文化情缘,体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血脉亲情,重塑两岸共同的“根”与“脉”。


      介绍

      2021年,邀请赛收到了各大高校及各省、市参赛者递交的数千件非遗及非遗衍生作品,在专业评委团激烈地评审中角逐出金银铜全场大奖,佳作频出。华夏奖·2023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寻脉”为主题。“寻脉”寻的是文化之脉、情感之脉、精神之脉,呈现的是深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脉中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民族是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将两岸同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处在新时代的两岸青年,有义务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促进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大赛将中国传统文化、两岸非物质文化与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融合在一起,希望两岸年轻人成为具有历史传承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传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做到以艺载道,以文化人。


      大赛类别

      分为:定向主题设计、非定向主题设计

      (一)定向主题:“寻脉·长江”非遗文创设计

      1 . 主题阐释:

      从旧石器时代黔西观音洞的打制石器,到良渚玉璧、柳林溪石雕人像、三星堆青铜面具,长江两岸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述说着先民们筚路蓝缕、走向辉煌的文明之旅。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加快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争取长江国家博物馆落户武汉。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亮丽文旅名片,弘扬璀璨荆楚文化。

      参赛作品需深入挖掘长江流域文化的丰富内涵,生动展示长江流域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探寻拓展保护长江文化的路径模式。探究长江文化的起源,通过设计作品展现长江流域丰富历史文化的同时深度剖析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帮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观众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了解荆楚文化。

      2 . 投稿类别:

      ① 图形设计类(反映长江流域代表性非遗项目的图形类设计。包含符号设计、图形设计、插画设计、字体设计、IP角色设计、信息视觉化设计、静态海报设计、书籍画册设计、环境图形设计等)

      ② 文创产品类(将长江流域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作品”“符号”“工具”“场所”等素材结合人们日常中衣、食、住、行、用、娱场景相关的文创创新设计。包含礼品设计、家居产品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办公用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空间展示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包装设计、品牌设计等)

      ③ 数字媒体类(反映长江流域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娱场景相关的数字艺术作品,包含游戏设计、动态海报设计、视频影像、UI界面设计等)

      ④ 传统手工技艺类(围绕“寻脉·长江”这一主题,反映长江流域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统手工技艺实物作品)

      ⑤ 创新创业类(基于长江流域代表性非遗项目而衍生的创业孵化项目及设计实践项目。包含传统文化品牌商业策划提案、传统文化商业路演模式、传统文化工作室及公司运营项目等)

      (二)非定向主题

      1 . 主题诠释:

      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寻脉中华,共叙未来

      (如投稿者的创作不是依据基于长江流域各地非遗项目而开展的,均可作为非定向主题投稿)

      2 . 投稿类别:

      可参考定向主题投稿类别


      大赛主题

      “寻脉”


      大赛宗旨

      践行美育思想理念

      推动非遗设计创新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增进两岸青年交流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研究基地

      湖北省台湾同胞联谊会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承办单位:

      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协办单位:

      台湾中华青盟促进协会

      台湾跨界文教基金会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SGDA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


      参赛说明

      1 . 报名时限:

      即日起至2023年10月31日(作品与报名表同时提交)

      2 . 报名费用:

      免费

      3 . 参赛对象:

      两岸大专院校师生、非遗传承人、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创业人才等

      4 . 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符合大赛主题、能体现“两岸一家亲”理念。作品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段不作限制,但须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意独到,设计新颖,反映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当代审美意趣,在创作设计理念、材料、造型形态、工艺技术或功能应用上有所创新。

      参赛者需提供作品设计图、效果图或实物作品照片(单件作品参赛提交图片不超过5张,系列作品提交图片数量不超过8张。其中:至少1张图片体现作品全貌)。

      传统手工技艺类作品必须提交实物作品的照片,该类作品入围或获奖后必须根据比赛主办方要求提供实物作品参与展览。

      创新创业类需提交项目相关资料,该类作品入围或获奖后必须根据比赛主办方要求提供项目讲解视频参与展览(相关资料需汇总为不少于20页的演示文档)。

      参赛者需提交电子版参赛表,按照要求填写参赛作品文字说明,明确阐述作品的设计思路和理念等(200字以内)。

      所有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设计,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提交的参赛作品图片中不得出现任何与参赛人员姓名、单位相关的文字、图案、标记及其他与设计方案无关的符号,不符合规定者将被视为无效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参赛者应认真了解并接受大赛规则,主办方对赛事规则具有最终解释权。


      奖项设置

      1 . 本届大赛设

      一等奖(人民币10000元)2名、

      二等奖(人民币3000元)5名、

      三等奖(人民币1000元)15名、

      优秀奖若干。

      同时设置三个特别奖项。

      2 . 设置“最佳组织奖”若干,表彰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3 . 获奖名单预计将于2023年11月下旬公布。

      4 . 参赛获奖作品将在专业展览场所展出,所有参展作品将统一编辑成册。


      赛纪赛规

      1 . 参与比赛者不得出现抄袭、仿冒等违规参赛行为,一经发现参赛作品存在抄袭或其它侵权行为,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与获奖资格,收回获奖证书;

      2 . 参赛作品应符合“两岸一家亲”理念,不得有违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出现;

      3 . 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属作者所有。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享有展示、出版等权利,参赛作品将被无偿使用于邀请赛的宣传、展览、媒体报道等场景;

      4 . 如发现参赛者使用不正当手段影响评比过程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5 . 凡参赛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主办方保留对本次比赛的最终解释权;

      6 . 获等级奖选手须提交实物作品或高清效果展示图,以便参与后续展览,大赛组委会将后续提供具体要求。


      提交方式

      1 . 提交方式

      登陆武汉理工大学非遗所思大赛官网 www.ichaward.com 线上报名。

      2 . 联系方式

      联系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童老师 13026128330

                  王老师 15271910880

      联系邮箱:ichaward@163.com

      3 . 实物寄送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122号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华夏奖·2023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会务组)

      联系电话:027-87651235、18672369150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大秦良造仅作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