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显眼包”

      分类:文创资讯 来源:央视网 作者:用户
      2023-08-24 10598 0 0


      “显眼包”的风终究是刮到了博物馆里。


      “显眼包”为当下热词,起初用来形容喜欢出风头的人,但在互联网社交语境下“显眼包”逐渐褒义化,被用来形容有趣可爱、凭一己之力让欢乐氛围拉满的人、事、物。


      如今,一些博物馆馆藏文物,因形态生动、富有喜感、吸引眼球,被观众们亲切称为“博物馆显眼包”,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网友们共情道:“感觉文物都有生命了,好可爱!”

      64e6ec798677b.png

      “这是面膜吗?”


      64e6ec74528f3.png

      “啊~”


      这件被网友评价为“乍一看以为是面膜”的文物,为“红陶人面像”,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据甘肃省博物馆官方介绍,红陶人面像1967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柴家坪,为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距今5200年)。


      残高15.3厘米,宽14.6厘米。人像高颧阔面,眉稍微隆起,嘴、眼镂空成横条状,鼻呈三角形,两耳垂各有一穿孔。


      五千年前的先民长什么样?我们可以从这件文物展开联想。


      64e6ec7477d7f.jpg

      “喔哦~”


      提到先民模样,这件同样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石雕人面像可以给予启发,它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距今已有4000年。


      据甘肃省博物馆官方介绍,石雕人面像出土于永昌县鸳鸯池。高3.9厘米,宽2.6厘米,厚0.8厘米。用白色带有褐色斑点的白云石料磨成,呈椭圆形,上部有一穿孔,制法为先刻浅槽,再镶以骨饰,眼圈镶白色骨环,眼睛为黑色骨珠,鼻、口镶大小不同的骨环。

      64e6ec7497885.png

      让缝纫机冒烟的马


      有款甘博文创去年夏天火出圈——以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铜奔马为原型的“马踏飞燕”玩偶。因丑萌造型收割粉丝无数,差点让补货师傅的“缝纫机踩冒烟了!”


      64e6ec74d821e.jpg

      “芜湖~起飞!”


      原型铜奔马今夏被众多网友称为显眼包,这匹奔驰的骏马,侧面昂首嘶鸣,躯干线条俊美,“很有点帅”;只是正面侧面“判若两马”。正面的它龇牙咧嘴,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仔细一看,这位马兄还“有点搞怪,跑起来顺拐!”


      64e6ec91517be.png

      很显然,右图才是甘肃省博物馆官方图片


      据甘肃省博物馆介绍,铜奔马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塑造者选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刹那瞬间。其全身的着力点在超越飞鸟的那一足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体现了先民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64e6ec7503c32.jpg


      “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1983年铜奔马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1996年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如今,铜奔马也成为“奇葩好笑又可爱”的文创产品代表,四处“撒欢”。


      64e6ec766504c.png


      从甘肃省博物馆走出来的,还有鲵鱼纹彩陶瓶,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一双短臂向外伸出,全身为斜格纹,尾部弯曲。


      64e6ec7804220.png


      天祝铜牦牛是国宝级文物,长1.2米,重75公斤,曾被从废品收购站中抢救回来,如今被称为甘肃“第一牛”,1990年远赴日本展出,一时声名远播,是真的很“牛”!


      64e6ec7925364.png

      64e6ec792cf7c.png

      “我是呆,帅呆的呆”


      64e6ec7947a85.jpg

      “盆”友,你还好吗?


      小翘鼻,月牙眼,似笑非笑,这只形似倒扣花盆的呆萌文物来自陕西考古博物馆,名为镂空人面覆盆形器。


      这位“盆友”来自5000年前,为仰韶中晚期珍贵文物。2008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关于这件陶器的用途,尚未定论,考古专家推测或是放置物品的底座或是祭祀用的礼器。

      64e6ee0c31887.png

      “卖萌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使命”


      64e6ee0c5c634.jpg

      嘟嘴看来也不总能修饰脸型


      若论“卖萌耍宝”的文物,还得看文物界的“卖萌三人组”。


      64e6ee0c8686c.jpg


      “卖萌三人组”是一组北魏时期的彩绘镇墓兽,共有三只。据洛阳博物馆介绍,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形象的冥器,是为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大多面目狰狞,形象怪诞。

      64e6ee0d351b5.png

      “显眼包”变表情包


      越来越多的观众面对形态各异、表情丰富的“博物馆显眼包”时,难免共情,并直呼,“谁懂啊,博物馆的文物在演我。”


      例如,他们会用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唐彩绘陶俳优俑表达“在线委屈”;


      64e6ee0d4080a.jpg


      用同样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陶塑人头像,替代不理解却不得不接受的回复——“哦”;


      64e6ee0d66403.jpg


      用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青铜器瑰宝商代青铜器亚醜钺,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64e6ee0da7f34.jpg


      用来自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唐·仪仗俑,表达时尚外表下的社恐心理;


      64e6ee0da7f25.jpg


      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物“沉思罗汉”表达“无语”。


      64e6ee0dce5fc.jpg


      网友们还自发衍生出系列表情


      64e6ee0e69bb8.png


      还有河北博物院的胡服俑铜器足;


      64e6ee0e88947.jpg

      上班时间,疑似带薪拉屎


      “年轻人在逛一种很新的博物馆。”可爱有趣的解读、真诚而令人哭笑不得的共情也为神秘古老的文物增添了更多亲近感。


      最后,附上适合现在发给领导的表情包一张↓↓


      64e6ee0f9d4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