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胶带一炮而红,并迅速点燃一股文创热潮。
从最先火出圈的故宫文创、不断制造爆款的敦煌联名,到冬奥会期间“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再到当下席卷社交媒体的景区雪糕、寺庙手串……
经过十年的飞速发展,文创产品似乎已成为景区、博物馆甚至大型国际赛事不可或缺的“隐形代言人”。“火”的是文创,而“卷”的是设计师。爆款文创畅销的高调画面背后,文创设计师们却多是低调的“导演”。
产品火爆全网的背后,面对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文创产品设计师们经历着怎样的故事和思考?
《时尚旅游》邀请了三位资深文创设计师,在他们的手下诞生过爆火的冰墩墩,也有带动旅游打卡的兵马俑雪糕、还有在年轻人中爆火的寺庙手串,一起探索“爆款制造机”背后的秘密,共同致敬生活中的小而美。
毫不夸张地说,“冰墩墩”的到来,让鲁娟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一次最意想不到的高光时刻。
从第一件作品算起,鲁娟做这一行已经有超过20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她先后参与了四届夏季奥运会、四届冬季奥运会以及两届青奥会的特许商品开发,至少上万件奥运特许产品的设计。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华江文化凭借丰富的创意设计经验及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优势,拿下了陶瓷、贵金属、非贵金属、毛绒玩具等四大品类产品的特许授权。
其中,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迅雷之势爆火出圈。社交媒体上,“冰墩墩”相关话题带来了惊人的百亿级浏览量,线上线下购买更是“一墩难求”。
冰墩墩兔年特别版“兔敦敦”
以北京传统民俗中的经典兔子形象“兔爷”为创意点,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兔墩墩”
鲁娟认为,冰墩墩出圈背后的因素第一是文化和赛事IP的基础,是囊括在“奥运IP”下的特许商品。而每一个文创产品都有一个基本的“爆款制造机” 。
第二是中国市场对于“熊猫”这个符号的认同,多家媒体的传播可能会让大众不自觉地注意到这个可爱的熊猫形象,而且当时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可能也产生了更强的购买欲望。
此外,还有一点是任何文创产品的制作都要“精”。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产品,首先要在品质上达到一个标准,不管谁拿在手里都觉得这件文创是一个“精品”。然后再从创意点和视觉效果的表达上去找突破和创新。
蓉宝(Rongbao)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吉祥物,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芝麻”为原型创作,手持“31”字样火炬,面部构思参考川剧脸谱样式,耳朵、眼睛、尾巴皆呈现火焰形态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的一年,鲁娟偶尔也会有些许挫败感,未来的奥运会吉祥物或许很难再超越冰墩墩的火爆程度了。但作为设计师,她也因此看到未来文创设计无尽的可能性。
“兔敦敦”盲盒
将具有传统民间玩具“兔爷”鲜明特征的服饰和兔耳朵等与冰墩墩结合形成“兔墩墩”,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2021年夏天,兵马俑文创雪糕横空出世。卡通兵马俑造形的雪糕,伸出大拇指比着点赞的手势,这是郑奥南设置的小惊喜,意思是希望给大家的生活点个赞。
这款雪糕被网友戏称为“冰马俑”、“俑气冰”,一夜爆红后成为了景区的流量密码。
北野小熊猫雪糕
以北京野生动物园的网红小熊猫“大胖”为原型,凭借表面的凹陷与凸起,为其打造出细致的毛流感,再配合丰富的色彩搭配,突显可爱气质的同时使之活灵活现,成为了许多动物园对标设计的最高标准
今年是郑奥南成为设计师的第16年,截至今年7月,他已经设计了1200多款文创雪糕,被外界称为“文创雪糕背后的男人”。而据他自己介绍,这个数字最近又增加了一些。
兵马俑雪糕等设计作品成为网红爆款之后,郑奥南突然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却未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迅速走到聚光灯下。人生就像一部戏,需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但他最喜欢的角色,还是那个可以千变万化的设计师。
流浪地球雪糕
以电影中充满科技感的MMU(航天员载人机动装置)装备为原型,展现《流浪地球》主题的硬核科幻风格,其精致的造型被大家称为“手办级雪糕”
所有文创产品都有一个创作基础,设计师们将其称之为“标的物”,大家根据这个“标的物”的历史文化、寓意内涵等进行二次创作。
而与其他文创产品,比如玩偶、徽章等不同的是,雪糕是食品,而且是食品中较易融化的一类,从这个角度讲,文创雪糕在造型上不宜太过繁琐,需要让人在简短的时间内直接达到共情,然后再配合颜色、味道来加深这个印象。
同样作为食物,与棒棒糖、巧克力、糕点等相比,雪糕的特别之处在于与消费场景的深度结合。
正是因为雪糕的易融化,使得其具有了需要在游玩过程中即刻消费、即刻品尝的特性。这也使它区别于其他的礼品性文创食物。
王府井系列雪糕
选取了最具老北京特色的兔爷形象、门牌楼、老北京涮肉和烤鸭作为主体,以现代风格演艺传统文化,整体观感俏皮且时尚
郑奥南想做更“有用”的设计,他将此定义为“风格化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可以被开发的食品类产品不光在造型方面竞争,在口味还有可玩性方面都具备很多可能。未来甚至可能具备一些结合虚拟的玩法,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更多的产品,打造线上内容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一种通道。
文创设计也应该更专注整体品质而不只是生搬硬套。这不只是简单设计一个造型的问题,而是整体创作和创造理念的问题。而所谓的“有用”,则是在风格里面的寻找到的一个适度的区间,刚刚好的趣加之刚刚好的味。
他不希望文创雪糕因为过度走红而被误解。“如果只是图一个短期的效果而做一些不好的产品出来,那就消解了文创产品本身的意义。”
如果说当下多数文创产品的开发已日臻成熟,有竞争亦有瓶颈,那么文创手串算是一个例外。
这个品类是去年才开始爆红的市场黑马,但同时也因还未成体系,正在经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一汽红旗x创饰社x时尚旅游 红旗HS3“大有可为十八籽”挂饰
采用了菩提、玛瑙、虎眼石、金刚、黄龙玉、黄金檀、蓝玉等十八种传统宝珠,暗合HS3配色,祝福每一个佩戴的人“心想事成,大有可为”
寺庙手串到底能给年轻人带来什么?
蒋维薇自己也很难说清,但她的初衷是希望借此让当下的年轻人“更有劲儿”、“更治愈”。她会希望通过这些产品的“加持”,去传递一种美好和信念,让大家能感受到一种正能量和正向磁场,内心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鼓舞。
创饰社×弘法寺博物馆“八吉祥“香薰挂饰
八吉祥又称八宝,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
蒋维薇的团队与深圳弘法寺博物馆合作开发文创已经三年多了,今年1月才正式迎来手串品类的走红。在她看来,寺庙手串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从设计研发到整个供应链都是相对零散的,几乎没有可以去复制的模式,因此在开发上花费的功夫反而会更多。
创饰社×弘法寺博物馆“多巴胺“金箔琉璃系列
以2023夏日最潮的多巴胺色系与五行相结合,经设计师精心配色,再由师傅手工串珠制作而成
蒋维薇更愿意将年轻人对手串的追求和热衷解读为一种精神的释放。“我们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转换成年轻人能够接受的符号,不需要去做太多的解释,但他们都能看懂读懂。”
手串之外,蒋维薇也与弘法寺博物馆合作开发了随缘项链、祈福香囊、观自在线香、不焦虑包袋等一系列有趣且治愈的寺庙文创,基本延续着与手串相同的吉祥元素、高性价比、符合年轻审美等特点。
创饰社×弘法寺博物馆“祈福线香”系列
系列包含心想事橙、红运当头、飞黄腾达与蓝得糊涂四款祈福线香
弘法寺坐落于深圳,客群有其独有的特点,客人更趋本地化和年轻化,游客并没有那么多,其中70%以上基本都是90后,甚至还有一大部分是00后和学生群体。
这类客群购买手串的很大动因是由情感价值所主导,这也使得蒋维薇在设计开发弘法寺手串时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注重原创设计和系列化上新。融入寺庙祈福文化的独有属性,在设计中融入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吉祥寓意,与市面上常见的旅游纪念品款式有所区别;
第二是符合当下流行趋势和审美特点,款式年轻化且加速产品的更新迭代;
第三是足够有性价比。据蒋维薇观察年轻香客的价格敏感度较高,想要文创产品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首先就需要设计年轻人都能买得起的产品,所以目前主推的畅销款式基本保持在300元以内。
中国国家博物馆x创饰社”柿柿如意“系列
柿与事同音,柿子纹样寓意事事如意
相较于盲盒等在抽选过程中释放期待的未知惊喜,手串显得更加直观,戴哪款更好看、哪些元素可以代表好运,这些都是手串在视觉上第一眼给人的传达。
压力比较大的年轻人也愿意在努力之外,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也可以说是支撑自己持续奋斗的一种自我鼓励的信念,这就使得每款产品都需要有美好的寓意。
很多人“请”手串回去不仅自己戴,也会送人或者和身边的人交流,传递和分享这种快乐与祝福,不只是给自己的精神加持,也会具有更多的社交属性和分享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