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标识。2019年是秦兵马俑发现四十五周年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四十周年。9月24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四十周年院庆大会,并精心策划了丰富多样的院庆活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等出席并致辞。
40年来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2亿人次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埋藏最丰富的帝王陵墓,是“世界最大的考古学储备之一”,是2200多年前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1974年兵马俑横空出世;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2007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评首批国家AAAAA旅游景区;2008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获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取得团体考古领队资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2010年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盛大开园。一转眼,这座博物院已经历了四十载春秋。
40年以来,秦陵博物院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2亿人次,包括22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40年来,在世界遗产框架下展开的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遗址本体及出土文物的研究、保护、利用取得了众多突破,形式多样的文化遗产展示和丰富多彩的分众化社会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和遗产保护利用成果的社会共享,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文明的交流互鉴,彰显了世界遗产的社会价值。同时,这片奇迹之地上的工作者们也在屡创佳绩。1997年,“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秦俑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秦兵马俑考古项目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这一重要国际奖项;2015年,“真彩秦俑展”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第一名的荣誉。秦陵博物院多次登上TripAdvisor“旅行者之选”全球最佳博物馆榜单前25位,蝉联中国及亚洲第一;2018年,获评“2018全国最具影响力智慧文旅景区”。如今,这座博物院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交流、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文化产业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了遗址类博物馆中独具一格的典范。
打造“数字秦陵”讲好秦陵故事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陕西乃至全国较早开展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示范的文博机构之一。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物管理人员就开始对藏品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管理,实现了藏品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编辑、管理及统计分析,这为以后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
2005~2009年,博物院先后对正在发掘中的二号兵马俑陪葬坑遗址和馆藏的100件兵马俑,开展了数字化三维建模和三维数据采集工作。二号兵马俑坑三维建模是国内首次对大型遗址进行全面扫描的实例,为大型遗址的信息提取、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有典型示范作用。2010~2015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先后实施了“物联网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以秦始皇帝陵为例”“基于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博物馆观众行为分析与应用研究”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利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射频定位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云计算、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实现博物馆的精细化管理和分众化、可视化、趣味性服务,有效提升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乃至陕西博物馆的管理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
2016年,国家文物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对文物保护利用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提出了具体要求。基于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先后与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与百度公司合作推出的200亿像素360度全景兵马俑坑展示、百度AI秦始皇兵马俑复原工程等项目,与腾讯公司合作的“互联网+智慧服务”“你好,兵马俑”“寻迹始皇陵”“秦朝的你”“千里驰援”等互动体验和H5小程序互动游戏,以其丰富的服务功能,新颖的传播方式在文博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以腾讯地图为依托的“寻迹始皇陵”智慧导览产品的上线,精准地为游客提供了博物馆概况、手绘地图、语音讲解、设施查找、路线规划、馆内导览、VR全景地图等服务,让秦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当天举行的四十周年院庆大会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腾讯宣布开启三大合作,将打造“数字秦陵”:全面整合线上线下数字服务,共同打造“数字秦陵”多功能一体化小程序;双方将基于影视、动漫等内容形态讲好秦陵故事,打造独特的秦文化名片;共同发起“俑无止境”Next Idea文创设计大赛,邀请广大青年结合秦陵兵马俑形象进行创作,以青年创新力量激发秦文化生命力。
此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还与上海大学、西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陕西广电传媒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随后的“国际视野下的秦始皇帝陵及秦俑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分别作了“秦始皇陵——从王国走向帝国的‘坐标’”“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