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青铜时代
那可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篇章!
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
直至春秋战国时期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他们用铜、锡、铅混合铸造出了硬度高、色泽美、耐腐蚀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不仅实用
更是超高技艺与权力地位的象征!
当你亲眼见到这些历经沧桑
却依旧散发着无限魅力的青铜器时
会不会也像我一样被深深震撼
你是否能听到它们低声细语
正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与秘密
镂空龙耳铜罍(春秋时期)
2008年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钟离君柏墓出土。口径19.7厘米,腹径40厘米,通高43.9厘米,罩上口径27.3厘米,圈足径19厘米。平口,方唇,短粗颈,球腹,平底一周外凸形平底矮圈足。端有一活动式敞口透空蟠虺纹罩,圈座罩中空,其底部内有一周凸棱可以置盖。肩部附两对不同形状的龙形或鸟兽形镂空附耳,底部另装三个镂空禽鸟足。器身铸饰四方连续蟠螭纹和凸出器表小圆柱。
龙首提梁铜盉(春秋时期)
2008年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钟离君柏墓出土。口径10.5厘米,通高24.7厘米。器身扁圆形,缺盖,小平口,直短颈,鼓腹,平底略圜,三个兽形蹄足。肩部置一多棱六面兽形提梁,提梁的两端分别为兽头和兽尾。兽头两角,圆眼,做张口状,似含住提梁。提梁一侧肩腹处铸一流,流作兽首状,兽头两角,圆口,圆眼。从正面看提梁一侧的兽口似含住兽流的身体,提梁与流的造型独特,曲线流畅,相互协调,组合得浑然一体。
鎏金蛙形铜茵镇(汉代)
1973年蚌埠市西郊八里桥汉墓出土。底径高8.1厘米,高4.3厘米。圆饼形底座,上伏一蛙。青蛙蹲坐、昂首,做欲跳跃状,造型活泼,神形兼备。通体鎏金,惜大部已脱。该器为当时的席镇。
卧羊形铜灯座 (汉代)
1977年蚌埠市废品收购站拣选。长13.3厘米,宽6.6厘米,高9.5厘米。器身为跪羊形,羊角蜷曲,胡须与胸部连接。胸后有连接灯盖的插口,盖已缺失。通体有线刻花纹,线条细腻,刻划精致。
四款青铜珍宝“复刻”成功,终于能近距离观赏古老与神秘的精湛技艺啦~当精品“文物”被握在手上,历史开始变得具象化。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大秦良造仅作媒体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