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大揭秘|从沉睡文物到潮流好物

      分类:文创资讯 来源:峰峰博物馆 作者:用户
      2025-02-08 234 0 0


      67a72379c137c.jpg


      为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深挖峰峰矿区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吸引更多人了解峰峰,峰峰博物馆、磁州窑历史博物馆开创文物文创鉴赏专栏。


      文创产品让古老文物 “活” 起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用品,拓宽文化传播边界。文物鉴赏则打破时空限制,通过专业解读,让大众足不出户领略文物之美,激发大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本期我们将鉴赏——金代白釉褐彩飞雁衔芦八角枕。


      文创设计理念


      67a72379c9255.jpg


      以磁州窑文物白釉褐彩飞雁衔芦八角枕为设计原型,正面和四周图案真实还原,金属冰箱贴的设计使文创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同时轻巧便携,是打卡拍照、收藏展示不错的选择。


      文物介绍


      67a72379e794f.jpg


      金代白釉褐彩飞雁衔芦八角枕:长29厘米、宽18厘米、高11厘米。瓷枕采用磁州窑典型装饰技法白釉褐彩,黑白对比强烈,线条流畅奔放。枕壁的卷草纹,粗犷大气;枕面八角形开光内绘一只大雁口衔芦苇逆风飞行。构图简洁明快,工笔娴熟老到。由此枕图案可以看出,磁州窑窑工的绘画技艺已至臻境,甚至已经进入到文人画的境界。


      文物展出位置:峰峰博物馆三楼峰峰矿区历史文化陈列展


      图案寓意


      67a72379f0251.jpg


      大雁是候鸟,秋去春来,定期迁徙,南飞北归。“雁衔芦”较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的描述。大雁是一种智商较高的飞禽,为防范被捕获,迁徙途中口含芦草,作为一种自卫的手段。于是,雁衔芦的传说便流行不衰。李白《鸣雁行》诗中有“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至后世为此诗作注,大雁衔芦便又添了新说。


      《文物图注》对“雁衔芦”的释义,寓意“一甲一名"。雁善鸣,鸣”通“名”,初生芦苇称“葭”,与“甲”谐音,故“雁衔芦”寓意为“一甲一名”,有预祝此行连中三元,登科及第之意,此外有民间流行说法,“芦”通“禄”,喻意为 “衔禄登科”,祝兆举子们“金榜题名”。 


      瓷枕发展


      磁州窑文化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古典文学文人诗画、花草风景、神话传奇等,其包容量荣俱中国陶瓷史之最,尤其在瓷枕上表现最为突出。


      67a7237a2f776.jpg

      67a7237a3a174.jpg


      01 历史沿革


      瓷枕始见于隋代,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入宋以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从而开始把它作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的理想夏令寝具。


      02 装饰与造型


      磁州窑的瓷枕装饰技法多样,主要包括白地黑花、剔花、划花等。这些技法利用简单的黑白色彩对比,营造出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风格。磁州窑的工匠们常常在瓷枕上绘制民间生活场景、山水、花鸟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文化特色。


      磁州窑的瓷枕造型多样,常见的有长方形、八方形、圆形等。纹饰内容则极为丰富,包括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每一种瓷枕都体现了工匠们的巧妙创意和精湛技艺。


      67a7237a575f9.jpg

      67a7237a6b576.jpg


      03 文化意义


      磁州窑瓷枕不仅是实用的日用品,更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古代民间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和文化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大秦良造仅作媒体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