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相会同款冰淇淋
七夕梁祝款冰淇淋
端午小长假,西湖文创冰激凌着实火了一把。初夏的蝉鸣声中,游客们可以将三潭印月、断桥相会、灵隐荷花等捧在手上,在欣赏西湖美景的同时享受冰品带来的凉爽惬意。作为一种新的文创尝试,西湖冰激凌让人文美景与生活实际需要相联系,既能让西湖“活”起来,进而增加旅途业收益,又能迎合了市场的消费需求。
正如小小冰激凌里的新思维,巧创意。各类形式丰富的文创产品“润物细无声”地将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转化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商品。这种轻松而时髦的方式,兼顾了文化与市场两者的发展,显然号准了时代的脉搏。于是,近两年文创产品风头不减,从各大博物馆的周边产品热销,到动漫、游戏的飞速发展,文创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不仅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扩大内需的有益尝试。
但也需看到,我国的文创产业起步较晚,走过不少粗放发展的弯路。近年来,一些景区里充斥着品质不高、同质化严重的旅游纪念品,早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有甚者,打着文创的旗号,误入极端。比如,端午期间有文博单位推出一款“定制礼盒”,声称是某著名景区和某体检机构联手推出的产品,但是礼盒看不出与该景区有什么关系,更别说与端午节有何关联。诸如此类让人感慨:“不走心的文创,会反噬‘文化’本身。”毕竟,文创产品,先有“文”才有“创”,唯有守正创新才能有长远发展。否则,市场难买账不说,更有可能毁掉了“文”的名声。
发展文创行业,好事更须办好。我国坐拥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应着14亿人汇聚的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4亿人群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因此,文创行业具备肥沃的生长土壤,绝不应只是小打小闹的勾勾画画,而是一片浩瀚的蓝海。据统计,迄今国内已有20多家知名博物馆开设官方淘宝店,累计吸引超千万的消费者成为粉丝。
但要更好地激发出这片蓝海的蓬勃动力,还需要文创的产业升级和自我革新。当前,市面上常见的文创产品,依然属于传统的“IP(知识产权)周边”:马克杯、胶带、书签、记事本等,实用有余却新意不足。能否在文创行业打开眼界、涌现出更多融入生活的应用,决定着行业的生命力。前有故宫博物院的彩妆口红,后有西湖冰激凌,这些新领域的文创新面孔都让传统文化以更加亲切的姿态,与普通人相遇相知。
庞大的文创市场,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消费需求升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5G时代到来,互联网、大数据、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又为文创行业飞速发展汇聚起强大的技术势能。无须去羡慕别人的IP经久不衰,放眼五千年浓墨重彩的中华文化,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山山水水皆有故事。沉下心来,充分地挖掘、细心地打磨、创造地继承,必将赋予产品更强大的竞争力,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