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称为新文创元年,伴随着博物馆热和文化跨界的营销热潮,各大电商平台和文化机构都加入其中,仅在天猫上,就有16亿人次在关注博物馆、艺术家相关的主题和货品。天猫认为,伴随着90后们的文化自信,2020年文化营销将成为品牌们走进年轻消费者的趋势营销方式。
近些年,各种又新又“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大出风头”火遍全国,图书馆也不再甘居人后。据统计,短短两年间,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的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的成员,已从37家增加至116家。 然而由于起步晚,当下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存在结构单一、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强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仍有不少公共图书馆的文创开发处于空白阶段。究竟,图书馆文创开发难在哪,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使百姓“日用而不知”?在日前在沪举行的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专题培训班上,来自设计、营销、图书、博物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就这些话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今年以来,开滦矿山公园开滦博物馆将文创产品开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重点研发具有开滦典型符号和唐山工业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着力补短板,激发创新力,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让游客们把文物文明带回家,让文物活起来。该馆全年增加文创产品 40余种,产品的实用性、多样化,受到了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
“那个绿色的地方,就是敦煌引以为豪的莫高窟。自北凉、北魏、隋、唐、五代、宋朝七百年间,各个王国的王公贵族、豪族们为了供养佛道,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开凿了近千个洞窟……” 1988年中日合拍片《敦煌》,大漠黄沙、驼铃马队的影像里,日籍演员间的对白更像是跳出剧情,透过银幕向世人讲述一段伟大的发现。
近日,“第十届10(东盟十国)+3(中日韩)媒体合作研讨会”“2019中日韩名记者圆桌对话会”(以下简称“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人民日报社及国内主要媒体领导,150余名东盟十国和日韩两国主要报纸、通讯社、电视台、新闻网站负责人、编辑、记者及文化领域权威人士参与论坛。
12月12日,“中国古代书画”展及“只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
据台湾“旺报”报道,大陆各博物馆纷纷推出文创产品,现在连糕点食品也拚创意吸引关注。中国国家博物馆最近就推出一款餐饮文创《怡红群芳》,几种形状各异、造型精致的糕点,引起网友们食指大动。
12月10日,由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联合主办的“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式开展,向大众展示中华文化中关于吉祥、美好、福寿的文化内涵。本次展览共设有四个不同的主题展区,“从须弥福寿至紫禁城”“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以及“六世班禅的遗珍”三个主题展区为文物专展,共展出280件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及扎什伦布寺的珍贵文物。第四个主题则是“和善吉祥”文创展区,由故宫博物院与扎什伦布寺文创品牌“扎什吉彩”共同打造的“当扎寺遇上故宫”系列产品在此惊艳亮相,赢得了众多参展人士青睐。与此同时,故宫文创旗舰店还与京东携手,推出“当扎寺遇上故宫”线上展览,相关系列产品在京东独家首发。
明年紫禁城就要600岁了,生日将近,有一个展览走出了红墙,在北京王府井等你来玩。
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演出市场越来越繁荣,文化消费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热门演出多了,也带火了演出的周边文创衍生品。很多演出现场,都会在大厅摆上销售周边文创产品的柜台,甚至还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丰富多彩、独具匠心的周边文创衍生品,已经成为演出行业和文化市场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