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成就展中,陕西文博行业的展区,非常具有特色,格外引人瞩目。正中间陈列的跪射俑和铜车马复制品,原件均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周围,已经成为陕西历史文化的象征;两侧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展示了陕西文博行业在过去70年取得的成就,我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第一座革命类纪念馆、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和第一座地下遗址博物馆均位于陕西;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学者精心打造的《陕博日历》,一天展示一件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等信息。
10月18日上午10点,国展文创馆在第二届进博会主场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商业广场正式开业。 进博会吉祥物熊猫“进宝”自发布以来备受公众喜爱。在首届进博会上,上千个进宝玩偶在一小时内售罄。为了响应公众对于进博会的热情,首次开设的文创馆,将开卖一系列的进博会衍生产品,其中就有“爆款”进宝玩偶。
2019年10月,南开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南开大学文博校友会编写了一部以物证史的《南开百物志》,以极具文博特色的礼物,奉献给母校,为之庆祝与纪念。 本书以“名校肇造”为开篇,接以“风物南开”“苦难辉煌”“允公允能”“夫子循循”共五个篇章。全书十八万字,百余幅图,规模不够宏大,不足以描绘南开百年的辉煌,但它图文并茂,以小见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见南开历史的窗户。这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众多专业文博机构、专家学者以及收藏家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各类图文资料和珍贵图片。通过严修《东游日记》手稿、张伯苓为创办学校致严修的信函、《南开大学暂定简章》、梁启超的南开讲义、吴大猷《在天津南开十年的回忆》等等珍贵物证,展现了南开从初创、发展到著名教授、校友和成果的方方面面,串联起艰辛且辉煌的南开史。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恭王府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主办,国家非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北京非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郝凝辉|非遗IP文创设计展”10月14日在恭王府开幕。 展览展出了由中央美术学院郝凝辉教授设计的非遗主题银行卡和文创产品100余件,体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设计理念。开幕当天十余位北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演了景泰蓝制作技艺、漆雕技艺、京绣技艺、白纸坊太狮和中幡助阵展览。
说起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景泰蓝,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多是皇宫内的陈设器皿,或者是精致大气的“国礼”。你有没有想过,当它们变成日常生活中的杯垫、冰箱贴、靠垫,这些“国宝”“非遗”就变得更容易融入人们的生活。
广州市中山七路尾段,曾经是叫做“烂马路”的地方。随着城市的变迁,现在已经成为高度发达的城区。这一带,在清代建起了一座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即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上世纪50年代,它被定为文物单位加以保护,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接收、管理,由上级拨款12.5万元,延请民间老艺人、专家、学者等,对它进行全面维修复原,并在此基础上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这也就是今天“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由来。
离2020年还有两个月,文创日历市场的竞争却如火如荼。书店、出版社、杂志社和网店商家,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日历市场。《故宫日历》、《顺历》、《单向历》、《物种日历》等2020年文创日历也已经频频亮相。同时,2020年其他版本的文创日历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65岁的侗族绣娘杨老团从未想过,自己亲手制作的刺绣会成为商品流通到全国各地。 卧龙小区一间扶贫车间内,杨老团拿着针线和布料,双手飞快地穿梭着。没一会儿,一块绣有美丽图案的作品便“新鲜出炉”。她的刺绣将会用来制作笔记本封面,再作为商品卖出去。
10月11日,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主题产品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发行。 《汲古通今——古代圣贤智慧典记》邮票主题产品是基于《古代思想家》纪念邮票推出的主题文创产品,集邮册、手账、阅读笔记、日历、AR互动等功能于一体,产品内含12位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国图建馆110周年限量藏书票、AR明信片、典籍长河、宣纸《道德经》与《劝学篇》拉页、楠木书签、水晶镇纸等。此外还有一份国家图书馆推荐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阅读书单。
近日,剡藤纸艺术馆在嵊州市文创园举行揭牌仪式并正式开馆。这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更全面地推广剡藤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