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既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也是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将在传承中华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文创产业的规模和结构得到优化,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活力。作为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新媒体技术极大激发了大众对文创的兴趣,推动文创产品越来越流行。
当军事和艺术激情碰撞 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军博文创首发推出精品首饰 邀您开启军事艺术“饰”界!
世界文化遗产近日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上链”开放,版权确权与安全性保障取得突破。在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指导下,腾讯以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助力敦煌研究院建成“数字敦煌 · 开放素材库”,首批素材为6500余份高清数字化资源档案,包括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以“链”确权,贯穿素材使用全周期,以“云”助管,数字化平台高效审批,一举解决了多年来数字文化资源版权保护和审批效率两大难题,为文博行业开创了数字文化遗产开放与共创的新模式。
“又到了一周说纪时间了,今天我们聚焦违规使用公车……”近期以来,国网郑州供电公司职工们无论在餐厅还是办公室,无论在家里还是在上班路上,都会收到一份来自“郑小莲”的廉洁提醒。 原来,这是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纪委办首创的以卡通廉洁文化IP——“郑小莲”为原型的动漫视频《小莲说纪》。
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 一段时间以来,从铜奔马造型玩偶等实物文创商品走红,到《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等数字文创作品火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景象。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内容创意、文化服务、数字作品的演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是不是很快?又要过年了! 2022,你的目标都实现了吗? 不管多少事情没有做完,多少过去没有好好的告别,都要继续出发了。 2022年是挺难的,对于崭新的2023年,想锦鲤附体,当然少不了一条鸿运当头、贵气过人的新春“开年饰物”。 一条称心的开年饰品,必须符合下面几个条件:寓意吉祥、颜色喜庆、造型迷人。更重要的是,官方品牌。 为此,CCTV出手了。 2023年,CCTV总台文创生肖贺岁精品“加油兔——团团”强势来袭!
徽章,是佩戴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荣誉的标志。如今,很多人将具有纪念意义的元素提取出来,做成徽章来纪念和收藏。 荣宝斋文创甄选《十竹斋笺谱》与馆藏齐白石画作中的吉祥纹饰和图案,精心制作,推出了七款文气十足的徽章。
2022年的余额不足一个月,良渚2023周历已上线。精美的外表、厚实细腻的纸张、实用的设计,让网友直呼“希望2023年快点到来”。 近两年,文创几乎成为各家博物馆的标配。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文明再次引起世人注目。良渚博物院围绕良渚文化、良渚元素进行文创开发,发展势头迅猛。 据介绍,目前良渚已累计开发文创产品十三大品类500余款,圈粉了一大批粉丝。这个情况,在浙江并不多见。浙江是文博大省,在考古、遗产保护、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不俗表现,但在文博文创领域,“能打”的比较少。
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重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与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基地,以机制创新激发创意活力。
咖啡渣制作的圆珠笔、“糖”香水、Q版音乐家系列帆布包……11月30日,2022上海•第二届书店自有文创节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三楼海上文薮启动,上海书业具有自主文创产品的11家公司携700余种文创产品亮相现场,与首届相比,参加单位更多,文创产品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