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各式各样的文创日历又扎堆儿上市。与以往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日历占据大半江山不同,今年的日历市场更为百花齐放,不同领域的文化品牌都在发掘自身亮点。有的走情怀,每周一句北京话,开启京腔儿小日子;有的拼颜值,用纸雕建筑记录时间,感知节气。
这年头玩剧本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你在博物馆里玩过剧本杀吗?听起来这倒是有些意思。从2019年开始,国内博物馆陆续推出剧本杀产品,主打沉浸式解谜特点,吸引无数年轻人的目光。诚然,博物馆丰厚的文化资源对当前剧本杀行业来说是一种文化元素的补充,或许也可能成为剧本IP打造的新路径,而博物馆通过剧本杀这样的文化消费活动也会收获一批年轻的观众。但不得不说,“博物馆+剧本杀”的联合仍需进一步观察,博物馆需要拥抱新业态,也需要拥抱年轻人,但不可跟风发展。本文来聊聊,博物馆与剧本杀的联合,是一件新鲜的事儿吗?
你,听说过“新消费”吗?提起“国货”,你又会想到什么? 我们身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潮流、文化、消费、制造……国货,正在被重新定义。 网易文创深度打造新消费时代纪录片《国货澎湃》,讲述国货品牌诞生中经历的惊险飞跃,揭秘国货崛起的真正力量,还原这场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国货浪潮。
近日,在颐和园博物馆内,《颐和园日历·2022》(福寿文化)正式与游客见面。2022年《颐和园日历》以颐和园福寿文化为主题,延续口袋书式的设计,按照颐和园院落和专类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用365组精美的实景、文物图文,让读者和游客通过一本小小的日历读懂颐和园传统文化。
近年来,武进博物馆(春秋淹城博物馆)在社会教育、陈列展览、公众服务等各方面积极创新,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了一系列适应当代公众需求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还融入了春秋淹城的资源特色、文化基因和历史底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好物值得带回家~
“颐和园是中国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2021年双十一首日,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天猫平台迎来大爆发,同比激增超400%,新文创成最大黑马。近年来,文创可谓炙手可热,博物馆文物更成为优质文创诞生的重要源泉。随之而来的,是遍地开花的博物馆文创大赛。相关部门主办、馆校企协作、奖金丰厚等靓丽标签的背后,博物馆文创大赛真的那般光鲜吗?获奖作品又都流向何方?一场大赛过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或许是对好创意的呵护,及对优质文创最终落地的归宿与思考。
初冬时节渭博暖,一日看尽陕西展。 由陕西省文物局指导、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一届(2018—2020年度)陕西省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名单揭晓,“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巍乎盛景—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基本陈列”“帝国之路 雍城崛起——秦国历史文化展”等20个展览获奖。
11月9日下午,2021“白玉兰杯”上海设计创新产品大赛颁奖仪式暨上海设计创新产品展开幕活动在金地威新·8号桥(滨江园)成功举办。享誉设计领域“上海名片”之称的“白玉兰杯”是唯一代表上海工业设计行业领域的比赛,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大赛着眼于“绿色健康”,对于“衣食住行养用”等六大参赛类别进行划分。
世纪朵云推出的“蹦嚓嚓”和“嗲杯”怀旧系搪瓷杯造型和命名灵感来自老上海风情:“蹦嚓嚓”搪瓷杯汇聚了上海人的童年记忆,将小青蛙玩具、“光明”奶盒、上海标志性建筑等设计元素,印制于杯身;“嗲杯”则将老克勒(clerk)、差头(charter)等“洋泾浜英语”组成“嗲”字造型,颇具上海味道。上海外文图书有限公司推出的杜海军油画系列书签、帆布袋和钥匙扣同样透出浓浓的上海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