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创产品:玉琮改成香薰炉

      分类:文创资讯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张然 胡玉梅
      2019-07-19 28077 0 0

      5d311e1f3bdfe.jpg

      南京博物院西汉玉琮香薰炉


      5d311e1f0a486.jpg

      常州博物馆十二节玉琮(左) 故宫博物院、总策展人高蒙河供图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项世界遗产。

      近日,故宫博物院传来超级大官宣:“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正式开展,为期3个多月。这是作为世界遗产的良渚古城遗址,以全新的身份,第一时间、第一次公众亮相,也是史上最大规模的良渚玉器特展,参展的文物中,也有来自江苏的良渚玉。

      展览共展出260件(套)文物,动用了全国的良渚玉器或是受良渚文化影响的玉器,17家单位,横跨9个省市。其中,良渚王墓葬和王后的墓葬整墓展出,总共调动了119件玉器。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



      出土于良渚反山十二号墓的“琮王”,高8.9厘米、上射径17.1厘米-17.6厘米、下射径16.5厘米-17.5厘米


      除了良渚王和王后,作为“诸侯”,江苏也有5件良渚玉一起进宫。踏进展厅,看到的第一件文物便是来自常州博物馆的玉琮,它出土自武进寺墩,是除了玉琮王外的天下第二琮,在尺寸上仅次于琮王。

      1977年5月,苏州吴县张陵山遗址出土的兽面纹镯式玉琮受邀进宫。这件玉琮扁圆筒形,上面雕刻着良渚风格的兽面纹,粗眉圆眼、阔口獠牙,线条细如毫发,它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玉琮。和这件玉琮一起的,还有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玉镯式琮。这件玉琮白色带绿斑,分上下两节,上节雕刻着简化人面纹,下面雕刻着形象的兽面纹。它们都来自南京博物院,都是国宝级。

      和这些“矮琮”相比,十二节琮是玉琮界的高个子。它内圆外方,上大下小,中间有对钻圆孔,器壁分为两节,琢刻着四组简化人面纹……这个玉琮界的“姚明”也来自江苏,也是武进寺墩出土,收藏在常州博物馆。

      为什么江苏会有那么多的良渚玉?因为野心勃勃的良渚王把都城设在良渚古城,而把“直辖市”开设到了上海、江苏。在江苏,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多个良渚文化遗址,如:武进寺墩、草鞋山遗址、张陵山遗址、花厅遗址……

      西周玉琮变身香薰炉

      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说,这次大展是全国良渚玉以“全家福”的形式亮相,也就是说,一次性就能看完全国的良渚玉器。一眼五千年。

      记者了解到,从1936年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以来,全国各地发现良渚文化遗址达1000多处。出土良渚玉众多。

      那么“进宫”展有什么入选要求呢?高蒙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展览,一共借展21件文物,稀缺性、唯一性是借展的“标准”。他举例说,江苏借展的5件国宝中,有一件“最年轻”,还不足3000岁,也是一件玉琮。为什么能借展?因为它见证了良渚玉文化的传承。

      这件玉琮在涟水县三里墩西汉墓出土,墓主是一个神秘的超级贵族。鎏金银盖上,嵌着一颗水晶珠,鎏金银底座下,雕着四只老鹰形状的足底……这件玉琮的流传堪称传奇,西周时期,一位良渚玉爱好者花费重金制作了它,一直流传到汉代。神秘的超级贵族收藏了它,并进行了“改造”,给他加了盖子和底座,功能从祭祀变成了香薰炉。

      高蒙河说,这位西汉的墓主,不仅地位高,还脑洞大。这样大胆改造后,也让这件玉琮变成了良渚玉中最早的文创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