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二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 • 天府论坛落地成都高新区
中山装搭配黑布鞋,7月23日上午开幕的2019第二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上,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一出现,就吸引了媒体的长枪短炮。单霁翔出席第二届世界文化名城天府论坛,发表关于如何保护文物的讲话,从成都谈到故宫,再谈到世界。
讲文化名城建设
先从成都讲起
可以说,单霁翔与成都有解不开的情缘,从第一次来到成都到3年29次到现在每月一次。单霁翔表示成都人热情、充满大爱,是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又想回的城市,自己非常喜欢。
单霁翔在第二届世界文化名城天府论坛现场
同时,单霁翔在为成都天府文化的宣传上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2005年8月25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成功当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单霁翔的努力。在上千个征集的LOGO里面,他自始至终都力荐“太阳神鸟”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太阳神鸟金箔”
现场,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太阳神鸟的喜爱,“我喜欢这个标志,一个端庄大方的图案,充满动态,充满创意。把它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是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中国的大地上它出土了,是三千年前人的创作,今天仍然给我们灵感。”
文创,让文物回到生活中
让故宫博物馆文化 走进寻常百姓家
单霁翔“执掌”故宫7年,在他的革新下,近600岁的故宫变得更“好玩”。在单霁翔看来,保护文物绝不是把它们锁在柜子里,“故宫很多过去非开放区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展区展场。我们还举办网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参观故宫。”
不光不能锁在柜子里,还要让它们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单霁翔认为,“回归生活”的方式之一,就是把文物变成文创产品。
“过去我们就简单地把我们的书画挂在那里、把我们的瓷器摆在那里,让人去买,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单霁翔说,创意的过程,必须是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要有实用性,最好再加点趣味性,同时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比如人们爱喝茶,我们就找了五个皇帝收藏的五把紫砂壶,做成了相应的文创产品;又比如,故宫收藏了一幅名画,叫《乾隆皇帝大阅图》,画里面的马画得挺精神,我们就把马的造型提炼出来,做成水果叉,大受欢迎。”单霁翔认为,博物馆的商店,也一定要充满文化气息,应该是人们参观博物馆心情和感受的延续。
什么才是好的博物馆?单霁翔的答案是,一定要深挖自己的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去办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座博物馆的魅力,才会在休闲的时候走进博物馆,“人们走进去后不想离开,离开后还想再回来,这才是一个好博物馆。”
讲话中,单霁翔谈到,为让故宫博物馆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他尝试从各种渠道入手,比如扩大故宫开放范围、加强微信微博宣传、创建每日故宫app和网上故宫社区、成立故宫学院、举办各种故宫活动等。直至今日,故宫博物院文化可以说是已经传播到中国甚至世界各个领域。
以故宫博物馆文化发展历程为例,一座城市应该如何更好发展自身文化,助力文化走向世界呢?他提到四点,一是文化需要向大众开放,融进大众生活,成为大众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大众在业余散步之际有想要进入博物馆看看的念想;二是文化要借用互联网技术,紧跟时代步伐,比如建立数字博物馆、加强微博微信宣传;三是进行文化开发,深入挖掘城市自身文化特色,适应大众文化需求;四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造文化产品,让大众把文化带回家。这四点可以说是给当今许多寻求文化发展之法无路的人提供了些许启蒙。
除此之外,文物的保存和继承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他特别提到二战期间四川人民为故宫文物转移和保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可能,如果没有当年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或许就没有今日我们看到的故宫博物馆。
成都会不会成为博物馆之都?
现今,随着文化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始把眼光投向博物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
成都,作为拥有最多博物馆的城市之一,博物馆文化无疑已经成为天府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博物馆文化,或许我们可以从单霁翔讲话中得到答案。
单霁翔表示,一所好的博物馆,一定要深挖自己的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去办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只有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座博物馆的魅力,感觉到它对我们生活的需要,人们才会休闲的时候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才能使人们走进去不想回去,回去还会再来,这才是一个好博物馆。成都是否会在将来成为一座博物馆之都?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最后,如何把成都建设成世界文化名城?借用单霁翔的话来讲,就是让文化、文物回到生活,人们能感受到文化、文物的气息,文化、文物能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