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文创又爆了!

      分类:文创资讯 来源:新旅游365 作者:用户
      2023-03-10 22437 0 0


      继“考古盲盒”之后,“修复盲盒”又掀起网络热潮:在B站,Up主纷纷发布视频,分享自己亲手挖掘的“文物碎片”并将碎陶片拼成仕女俑,甚至亲手将小铜镜打磨得光可鉴人的过程,让观看者连发弹幕,大呼过瘾。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认为,他们推出的这个系列可以算是文创产品的“3.0”版本。“1.0的文创主要是各种文物主题的纪念品,书签啊冰箱贴啊这些;2.0的文创渐渐拓展到美食和视听类型,比如造型雪糕这些;3.0的文创产品则更注重互动性与交互性,就像现在也很火的‘剧本杀’一样,融入体验和游戏的元素,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640aab7649c55.jpg


      民间的高手:

      妙手生花的“修复大师”们


      盲盒考古的话题,最初先是有人在网上直播考古盲盒的开盒全过程,先后“发掘”出了青铜虎符和兔首印章等,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和“种草”。


      而率先推出该盲盒文创产品的河南博物院则借此热度,在其官微和网友们互动抽奖,短短几个小时便吸粉一万多人。受此创意启发,国内多家博物馆也纷纷推出了以自家馆藏宝物为原型的考古盲盒。


      2016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曾风靡一时,到今年夏天,河南博物院的考古文创再度悄然出新,以接近考古现场真实情况的“碎片文物”形态,鼓励人们自己动手“在家里修文物”。


      B站Up主“小鱼杀手uu”在视频里,她挖开了一个包裹着唐代仕女俑陶瓷模型的土块。将碎片从泥里一一掏出并清洗完毕后,该Up主按照说明书的指点,将附赠的修复工具石膏粉、白乳胶和金粉混合,调出了一摊“金泥”,还自己另外加入了一点夜光涂料,并特意用镊子掰掉了陶片的一角,在仕女俑的胸口位置留出一个小洞。


      640aab7657adf.jpg


      随即,她将仕女俑细心粘好,按修复步骤用胶条捆好固定,等待干燥。等待的过程中,“小鱼杀手uu”继续发挥创意,制造出一幅“仕女俑上的仕女赏花”立体图,令观看者称赞不已。


      制作的升级:

      当地村民对文物越来越熟悉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认为,“文物修复”盲盒可以算是文创产品的“3.0”版本。“1.0的文创主要是各种文物主题的纪念品,书签啊冰箱贴啊这些;2.0的文创渐渐拓展到美食和视听类型,比如造型雪糕这些;3.0的文创产品则更注重互动性与交互性,就像现在也很火的‘剧本杀’一样,融入体验和游戏的元素,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从2019年开始,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便与其合作公司开始研究:如何让考古文创更有趣。当时已经火爆起来的盲盒也在考虑之中。宋华认为此处的“盲”字重点应在解密——像考古一样,解开历史的谜团,普及古代文物的知识。“考古和开盲盒很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


      640aab766083b.jpg


      考古盲盒里,包裹“文物”的泥土来自洛阳附近的邙山,历代多有帝王、名人葬于此地。用邙山的泥土烧制出来的“三彩”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最初调制和烘烤这些用来包裹“文物”的泥土颇费了一番工夫。


      “最初比例总调不好,土不是太硬就太软,厂里也还没有足够大的烤炉(烘干泥土),主要靠晾晒,要让这些土坨子既不发霉也不开裂,其实还挺难的。”后来,随着考古盲盒大受欢迎,这个小村子里很多原先去外面打工的村民都回到老家,进厂工作,“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工资,而且慢慢的,这些老乡们也对文物越来越熟悉,知道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什么,以及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宋华说,“我们了解到之后也挺开心的。”


      “产品与产品之间、方向与方向之间,形成了一种策略性的配合,一步步引导大众体会到考古的真实情况和考古人的不易。”宋华说,“渐渐地让这些意识在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也让不懂历史考古的人,通过文创一点点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