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到了
秋风送爽 万象更新 神兽归笼
贴心的大院给宝子们准备了一份惊喜大礼
是的没错
青铜大展“盘龙城”配套文创它来了!
灵感来源
上周展览一开幕,就有观众在观展时发现好些文物甚是眼熟,在暑期火热上映的电影《封神》中都有出现同款。其中,最抢眼的非这件自带萌感的铜钺莫属。
铜钺(yuè)
商代
1989年杨家湾1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此铜钺出土于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1号墓,内狭短,刃部延展为半圆形,侧角向上翘,平肩,器身中部有一大圆孔,圆孔周边鼓起。刀前锋稍残,内下有一方穿,两肩下亦各有一长方穿。制作精湛,纹饰绮丽,内上部两面均饰一饕餮兽面,造型即庄严大气又不失萌感。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尚书·牧誓》
在电影中,殷寿共有两次持钺的戏份,一次是讨伐冀州时,持的是青铜钺;一次是登基大典上,持的是玉钺。
yuè
钺是古代用于砍杀的长柄兵器或刑器,它的原型是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或石钺,“大者称钺,小者称斧。”早期出现时,钺和其他矛、戈等兵器一样,皆绑缚于木杆之上,以绳穿过器身上的小孔固定,用于斩首或腰斩。随着时间推移,钺在保留实用性的同时,逐渐变成君王、诸侯象征军事权力的礼仪用品,是商代高等级贵族身份象征。
玉钺是纯粹的礼器,而青铜钺则礼器与实用器兼之。
青铜钺主要流行于商至西周时期,有着肃杀之威,只有天子和较大的奴隶主贵族才有使用钺的特权。盘龙城出土的这种钺,就是政治、军事权力的象征,一般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
而我国目前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一件青铜钺,也出土自盘龙城遗址,刃宽26.7厘米,通高达41.4厘米,肩及两侧各饰夔纹,两侧夔纹尾部为细蝉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藏品。
铜钺
商代
1974年盘龙城李家嘴2号墓
湖北省博物馆藏
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了4件青铜钺。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钺上饰有双虎扑噬人头纹,正是妇好统帅权威的象征物。
铜钺
商代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市妇好墓
殷墟博物馆藏
文创造型
作为该展的重点文物之一,我们以它为原型,设计推出这款精美小巧的文创冰箱贴,以回馈广大粉丝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