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通远镇仁村的场畔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占地4000平方米,划分为农耕文化展示区、明清手工作坊街、关中民俗游戏园、关中文化长廊、关中大戏楼等六大板块。
各版块展馆存放展览着涉猎农耕、水利、加工、日常生活、运输等多方面3000多种30000余件"农耕老物件",每天吸引了千名游客、市民前来观赏游览,品尝追忆久违乡醇、乡情和乡俗。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元旦正式开放。
博物馆旨在立足关中、贯通古今、着眼人文、展示三农。建馆特色简要概括为六个字:一是“中”,就是要重点挖掘和展现以关中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文化;二是“近”,就是以当下为历史立足点回望过去,重在展示近代农耕文化风貌;三是“深”,深入挖掘和揭示“农人”、“农物”、“农事”、“农技”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和功能原理;四是“全”,就是全方位展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村风貌和农耕文化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农耕嬗变、农耕器具、水利工程、农耕风貌、粮食加工、交通运输、收获储存、纺织衣饰、家居生活、炊事饮食、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乡村工匠等元素;五是“真”,不求外观华丽,但求真品真实,展馆布置力求展现平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生态的真实状态及其演进过程,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传统农耕风貌;六是“平”,有别于官宦商贾的深宅大院、饮食起居和迎来送往,尽可能以平实的手法展现关中普通平民的平常生活、平淡人生,在大俗中展现农耕文化的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