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黄河】用黄河精神哺育多彩黄龙

      分类:综合 来源:黄龙县博物馆
      2023-07-26 415 0 0

      黄龙县素有绿色明珠,天然氧吧的美称,千百年来,黄龙人依靠绿水青山在这里繁衍生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一声声猎鼓,一张张剪纸,似乎都在诉说着远古的记忆,在历史的烟波浩渺当中,黄龙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75年,在黄龙县境内意外发掘出了一块人类头盖骨化石,化石的出土让人们惊叹不已,根据专家鉴定,它距今已经有约5万年的历史,这是古人类考古与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

      黄龙县博物馆讲解员 朱晓丽:这就是黄龙人头盖骨化石,1975年,我县兴修水利,在石堡镇杨门河修建水库时发现了这具头盖骨,它的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空缺,因而被命名为“黄龙人”。

      距离县城以东三公里的杨家坟山遗址,就是出土“黄龙人”头盖骨化石的地方,站在这里仔细聆听,似乎能感受到古人的脚步缓缓走来。

      黄龙县文物管理所专家 薛磊:骨骼复原以后呢,发现跟咱们现代人不同,最后又经过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最终鉴定呢,这个属于3至5万年前的古人类的一个头骨,属于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的一个类型,然后在国内它是唯一的一个。

      黄龙的自然生态让古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而现在的黄龙人依然接受着大自然给予他们的馈赠,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饮食文化。在白马滩镇神峪村一户农家院内,王爱霞正在和家人邻居一起制作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馄饨。

      黄龙县白马滩镇农家乐经营者 王爱霞:黄龙馄饨是祖上留下来的,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少年了,反正是大人小孩都能包,男女都能包。冬天是萝卜馅的,夏天是韭菜馅的,随着季节的不同,馅也是不同的。过个红事,老人过个生日,都是用这个馄饨来招待客人。

      黄龙县西接洛川、南与白水、澄城、合阳毗邻,东临韩城、北靠宜川。所以在饮食上,将各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特色。再加上大山里物产丰富,可以就地取材,红甜肉、核桃馍,都是他们独具匠心的创意。

      黄龙县白马滩镇农家乐经营者 刘增民:到这个春季旅游旺季的时候,外面来的人都是喜欢来吃我们黄龙的特产,毛栗子做的啥,核桃做的啥,做到这个饮食菜里。我们这农家乐开了以后,在我们白马滩的话最特色。

      近年来,白马滩镇着力打造印象圪崂旅游品牌,不仅充分挖掘当地饮食文化,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黄龙的非遗文化—黄龙猎鼓。相传黄龙猎鼓是从黄帝时期流传至今,表演者面戴“虎、豹、熊、狮”面具,生动展现黄帝时代汉族先民们围猎、狩猎的壮观场面。

      黄龙县白马滩镇神峪村村民 王粉英:因为有虎豹熊狮,好像围到一块儿进行围猎,所以大家劲头也很高,旅游的游客来了以后赞口不绝,都说白马滩这个猎鼓敲的好,都鼓励我们鼓励大家,越来越好。

      黄龙猎鼓是黄河黄土黄帝三黄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黄河流域鼓舞文化的一种形式。白马滩镇有四个地名,分别叫老虎沟、豹子岭、狮子崖、熊掌坡,刚好和黄龙猎鼓中的虎豹熊狮四个元素相对应。

      黄龙县文旅局局长 杨延虎:黄帝大战蚩尤,大家都知道蚩尤身怀绝技,三头六臂,皇帝打不过,在战斗中龙王派九子把轩辕皇帝救回来,就救到我们黄龙县这个地方,训练了一支虎豹熊狮的一支部队,去把蚩尤打败了,黄帝大战蚩尤传说有6个版本,这是其中一个版本,那么我们黄龙猎鼓就体现在这个黄河黄土黄帝文化,“三黄”文化的这么一种融合,那么它所反映的一种精神,就是战无不胜,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在黄龙县的旅游发展当中,也紧紧抓住文化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效拉动了三产服务业的提升,不仅打响了黄龙旅游品牌,也提高了群众收入。

      黄龙县白马滩镇镇长 石玉龙:餐饮文化把它做成特色菜端上饭桌,特色的民俗文化这块,编排成节目,搬上群众的舞台,供游客去免费观看。文化是魂,旅游是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白马滩镇依靠旅游这一块这个产业,综合收入达到了2500多万元,真正依靠旅游,吃上旅游饭,享上旅游乐,发上旅游财。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为了让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黄龙县加大对年轻人的培养力度,其中黄龙剪纸艺术传承人贺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剪纸融合了陕北剪纸和关中剪纸的风格元素,很多作品都进行了自己的创新。

      黄龙剪纸艺术传承人 贺强:咱们这个传统剪纸都比较抽象比较夸张,然后很多人都看不懂,符号性太强,然后我自己创作的时候,就把它变得通俗化,能让更多人看懂,然后造型上面也变得现代一点卡通一点,但是整体上还是用了传统的手法。

      虽然今年只有20岁,但是贺强已经是陕西剪纸协会副主席,曾代表陕西赴日本参加第二届全国剪纸大赛,并荣获“全国十佳剪纸能手”称号,他的作品被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博物馆收藏。在潜心研究剪纸艺术的同时,贺强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教授给别人。

      黄龙剪纸艺术传承人 贺强:关于剪纸这方面,我们要传承的更多的就是剪纸中的文化。然后咱们陕北人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生存下来,也是咱们黄河的精神。

      “黄土高原上,牵着你的手,无量山下听松涛,清泉石上流。都说你是陕西的一叶肺,诗和远方在静静回首”。就像歌曲《多彩黄龙》中唱的那样,黄龙的美丽是多彩的,黄龙的文化同样绚烂多姿。千百年来,黄河文化、黄河精神一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迸发出新的能量,指引着大家不断向前。

      黄龙县文旅局局长 杨延虎:我们黄龙是一个移民县,它的人口来自于24个省的人口,12个民族,可以这样说,它的文化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所以黄龙这个特殊的人群聚集,形成了黄龙特殊的文化,我们黄龙人勤劳勇敢,热爱生活,团结统一,然后自强不息。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