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

      分类:综合 来源: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
      2023-08-02 370 0 0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抵达吴起镇。在山峁沟壑之间切断了长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结束了长征中的最后一仗。84年前的吴起还只是一个镇,交通偏僻、人烟稀少。但就是在这块苍凉贫瘠的土地上,中央红军找到了家的感觉,并迅速落地生根。

      在如今的吴起县胜利山上坐落着一座丰碑,依山而建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已成为吴起的地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瞻仰学习。象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250级台阶旁,铭刻着红军自江西出发以来的光辉历程。

      走进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记者看到了一座特殊的窑洞模型。据介绍,这是当年毛主席住过的地方。


      吴起县小小讲解员 白嘉妮:

      当晚毛主席在张廷杰家里吃饭,一口气吃了三老碗(羊肉剁荞面),饭后主席擦了擦额头的汗,非常感慨的说“真香啊,一年咯,长征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吴起是个好地方哟,”当晚就在这孔窑洞里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了红军陕甘支队入陕作战问题。

      红军到家了,然而,还有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等着他们,那就是切掉追击的国民党骑兵部队。1935年10月21日上午七时,著名的“切尾巴战役”在吴起打响,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歼敌一个团,击溃三个团,歼敌600余人,俘虏1000余人。当年的平台山也因战斗的胜利更名为胜利山。如今山顶成为了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地方,杜梨树下坐落着毛主席的铜像,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年主席就是坐在这里指挥战役的。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讲解员 张岚:

      这是我们复原的吴起切尾巴战役的场景,(战役后)至此中央红军完结了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宣告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阴谋破产。那么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吴起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

      吴起台记者 康洁:

      在吴起县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口缸,我们称之为红军锅,正是这样一口普普通通的锅,记录着红军与当地老百姓感人的点点滴滴的故事。

      中央红军到达头道川的倒水湾时,由于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有煮饭用的锅,于是向当地老百姓张谢杰家借了一口缸用来煮饭。

      吴起县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张雅媚:

      由于这样的缸是不能用来长时间烧的,红军便烧了几道口子。

      由于红军纪律严明,所见物品一律要打欠条,如有损坏便要原价赔偿,红军们便凑齐了两块银元,赔给了张谢杰。张谢杰觉得这口缸意义非凡,便将它保存了下来。

      吴起县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张雅媚:

      1966年吴起县革命纪念馆成立后他将这口缸赠与我馆,我们称它为“红军锅”。这口缸在我馆十分有纪念意义,很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就是为了听一听这口缸感人的故事。

      1935年10月30日,中央红军离开吴起西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军在吴起境内前后不过13天,却让吴起这座陕北小城载入了史册。84年的变迁,吴起已由当年交通偏僻、人烟稀少的小镇发展为了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不断提高。退耕还林、15年免费教育等举措,让吴起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17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还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教育基地。

      在山顶隔河相望,胜利山尽收眼底,和煦的阳光洒满陕北大地。正是因为有了红军无畏的牺牲,才谱就了长征这曲不朽史诗,让中国的革命事业从此蒸蒸日上。一张张黑白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们的英姿。想来,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是长征、就是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