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革命旧址云上展之十三: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分类:综合 来源: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2023-09-19 395 0 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围绕党的百年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聚焦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依托全国首创的“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组织开展“红旗漫卷——陕西革命旧址云上展”。总计遴选100个具有独特而重要影响的革命旧址并将其搬上云端,运用5G、VR、视频云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720度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打造云上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大家足不出户即可“云”游陕西革命旧址,重温革命历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李家洼村,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李家洼村,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刚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原军长叶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的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及爱国教育家黄齐生等13人,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朱德、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亲自执绋,送灵下葬,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延安东关飞机场旁边。1957年春,党中央决定在原八路军总部王家坪北侧重修四八烈士陵园。1970年烈士陵园由王家坪迁至延安城北的李家洼村。

      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的中心位置,由基座、碑座和碑身三部分组成。碑高19.46米,碑身呈4层阶梯状,碑前有8级台阶,寓意1946年4月8日是烈士遇难的时间。碑身最高处有中国共产党党徽金光闪烁,四面镶嵌着四颗鎏金五角星,代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取得的辉煌胜利。碑身正面则是毛泽东为烈士们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碑身左右两侧分别是:四八烈士遇难碑记和四八烈士陵园重修碑记。

      烈士墓台

      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共有28位烈士,其中13位是四八烈士,15位是牺牲和病逝在延安的革命先烈。13位四八烈士分别是: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李少华、魏万吉、赵登俊、李秀文、黄晓庄、叶扬眉、叶阿九、高琼。15位在延安牺牲和病逝的革命先烈分别是:张浩、关向应、金道松、郑耀南、任作民、王凌波、毛培春、杨松、朱宝庭、施章、杨森、张思德、韩宝善、温吐秀、鲁佛民。

      《铁骨立风雪 幽香铸国魂》

      依据画家梅阡为纪念四八烈士遇难50周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而雕刻。

      外围烈士墓台

      外围英烈墓区,是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五层墓台,共有46座英烈墓冢。这里安葬着66位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中以身殉职的英雄烈士。

      人物雕塑

      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省安顺县人,曾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

      秦邦宪,生于1907年5月14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曾任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新华通讯社社长等职。

      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广东省惠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新四军军长等职。

      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于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7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列为现场体验教学点;2009年被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多年来,陵园充分发挥“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体功能,积极为社会各界人士来陵园开展纪念活动提供好服务,使陵园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

      全 景 云 展 览


      来源:陕西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