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又称“契文”或“殷墟文字”,
早在三千多年前,
商朝晚期王室就曾在龟甲或兽骨上刻的文字,
用于占卜或是记事。
为了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了解学习文字起源,传承传统文化,赓续中华经典,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旬阳市博物馆开展了“追溯汉字来历,感受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汉字起源
5.18日早上,一群小小“文字研究员”走进博物馆展厅,在一件件珍贵文物上仔细寻找古代文字,并记录下来和小伙伴一起探索这些古文字的来历。
汉字起源
参观完展厅,“文字研究员”来到文庙月台分享汉字背后的有趣故事,还一起探索汉字的演变过程,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氛围十分热烈。活动最后,同学们用工作人员准备的材料进行了甲骨文拼图,并且在“甲骨”上书写了古老的甲骨文。
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以玩乐的方式学习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了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过去的文化靠它传承,未来的文化也要靠它来推进。了解甲骨文,探索中国汉字无疑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途径。
供稿:刘妮 来源: 旬阳文博 2024-05-18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大秦良造仅作媒体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