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分类:唐 来源: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2021-01-15 9917 0 0


      史前文明

      华清池这块大自然赐予人类福地的肇始,对今人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难解之谜,毫不夸大地说可上溯至人文初祖—炎黄时代以前。时间之久远,绝非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区区6500年历史。

      骊山苍苍,芳草溢香。温泉汩汩,不盈不虚,亿万年来,澹荡北去。1972年至1979年发掘的姜寨遗址和1982年至1990年发掘的华清遗址,揭开了骊山先民在华清池附近定居后发展农耕的秘密。

      被破坏后遗留的史前遗址昭示,骊山先民约在2万年前随着骊山周围河流水位逐渐降低、平原大面积显露,结束长期的山地生活,走出树木茂密的骊山,以氏族为聚落,定居在骊山北麓脚下。聚落范围东洎寺沟,西迄牡丹沟,南到骊山,北至姜寨村,规模宏大。考古发掘的姜寨遗址,大体可分为先后相继发展的6个文化时期:分别相当于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和客省庄二期文化。

      骊山有飞禽走兽可猎。温泉流出的临、潼二水和渭河中有蚌虾鱼鳌可供捕捞。膏腴之地又能从事农耕。骊山先民以血缘为纽带,以稳定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和家族为经济单位,生活在进可以谋生、退又能依山避洪水之害的理想乐园中。这些闪耀着骊山先民智慧之光的遗物,奠定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而陶器上120多个晦涩难辨的刻划符号,当是我国汉字发明的端倪。

      这种骊山先民的生活场景并非荒诞的天方夜谭,而是探赜索隐于华清遗址发掘出土的石砌温泉水源设施、石斧、骨笄、骨坠饰、玉璧和彩陶环等物证。


      秦汉骊汤

      周幽王身死骊山,申侯等拥立幽王儿子宜臼继位,是为平王。平王东迁,定都雏邑,史称东周。秦武公十一年将今长安区至华县一带扩进秦国的版图,骊山温泉开始隶属于秦。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继位,第二年就将都城从雍城(今陕西凤翔)迁到栋阳(今临撞武屯镇),欲东进争雄,逐鹿中原。

      始皇十六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骊山温泉地区的行政管理,当“魏献地于秦”时,就在今新丰镇设置“骊邑”。始皇二十七年,从国都咸阳修建规模宏伟壮观的双层阁道八十余里。

      然而好景不长,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项羽进兵咸阳,将秦始皇陵和关中雄伟华丽的宫殿群付之一炬,大火三月不熄。“骊山汤”幸免于难,为征服者洗征尘。

      公元前140年,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继“文景之治”后宰世。上林苑内的“骊山汤”甚得武帝垂青。他调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整擉秦始皇时“骊山汤”原址,重新修葺扩建。

      武帝以后汉代皇帝也经常来“骊山汤”临幸沐浴,时而欢歌宴舞,纵酒喷云;时而漫游秦陵,论始皇之轶闻得失;时而跨雕鞍,执弓矢,牵犬携鹰,狩猎骊山。其生活之腐臭靡烂,非语言所能尽述。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纵横裨阖,剪除群雄,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由于国都东移,骊山温泉失去了皇室的宠爱。

      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华清池温泉水源之北发现“骊山汤”汤池建筑和殿宇建筑。

      “骊山汤”的再现,证明了《三秦记》“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修饰焉”的记载言不为虚,填补了秦汉考古研究的空白,为秦汉史增加了新篇章。


      唐华清宫—人间仙璇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毒死隋文帝窃取皇位。

      公元618年,李渊顺应历史潮流,建立李唐王朝。定都长安,年号“武德”。武德六年二月,李渊带领文武重臣来骊山校猎,沐浴温泉。

      唐高宗李治咸亨二年(671)改“汤泉宫”曰“温泉宫”,4次来温泉沐浴。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一年(723) 修葺温泉宫。天宝六载十月,唐玄宗出于修道成仙的需要,改“温泉宫”为道教仙漩―华清宫。宫南枕骊山,北临渭水,东临、西潼二水围绕,恰到好处地利用了骊峰山势和山前自然形成的扇形空间地带。

      宫城有四门:北为津阳门,南曰昭阳门,东是开阳门西称望京门,。东区是唐皇帝和后妃游幸华清宫时沐浴、宴娱之地,由北向南依次为飞霜殿的北门瑶光楼、玄宗皇帝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歌舞音乐的梨园、梨园弟子沐浴的小汤、唐玄宗和杨贵妃临幸华清宫就寝的飞霜殿、唐玄宗沐浴的御汤九龙殿和杨贵妃沐浴的海棠汤。

      中区是唐皇帝在华清宫处理政务、进行各种国事活动的地方。由津阳门向南,主体建筑为巍巍壮观、富丽堂皇的前、后大殿。殿南近山脚下,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着供皇太子沐浴的太子、少阳两汤,供内宫六部官员沐浴的尚食汤和宫内女官沐浴的宜春汤。汤南是御书亭,放置唐太宗贞观十八年书丹的《温泉铭》碑。长汤南即笋殿,殿侧存立北魏雍州刺史元苌撰书的晶莹可鉴的《振兴温泉之颂》碑。

      出昭阳门,便是迤逦盘辟的登山御道,名曰玉辇道。阁东即天宝元年(742)修建的祭祀天神的集灵台和斋殿长生殿。

      从朝元阁折南拾级而上到西绣岭第二峰,便是老母殿。殿北有高耸云天,西望长安的望京楼,经老母殿向东攀登至西绣岭第一峰,便是西周烽火台。

      概言之,唐华清宫山上珍禽异兽成群,鹤鸣莺啼。\亭台楼阁摩天吻云。山下漩殿瑶宫,鳞次栉比。殿内汤池,如芙蓉怒放,百花盛开,流淌灵泉,喷云吐雾。

      园内松柏成荫,花卉绮丽,香透数里之外。


      民国汤池—蒋公行辕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统治。1927年5月,冯玉祥在西安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主陕期间,先后多次来骊山华清池视察骊山地形,筹划军事防御设施,顺便游山玩水。他目睹骊山华清池由于兵荒马乱而墙倒房塌,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狐兔突奔。清涂内部杂草乱石,修整道路.栽种花草,利用唐代星辰汤池底建浴池,又修缮了原“莲花汤”建筑,供男人沐浴,称“混池”。在“莲花汤”以西,雷神殿之南,建成南北向“丁”字形排列的两座女汤池。冯玉祥修葺的汤池,除“莲花汤”外,后全部掩埋地下,经考古发掘,方才再现。

      继冯玉祥之后,1929年4月中旬.西安市长萧振瀛、临潼县长王曰宾再次整修骊山华清池,改名曰“涤尘池”。

      1934年邵力子在陕主政,步冯、萧之后尘,向西安上海银行借款2万元,由中国旅行社修缮华清池,整修荷花池、贵妃池,增添了一些新景点,使游览区大有改观,供往来者沐浴怀古。

      1936年10月,蒋介石挟解决“两广事变”和迫使汪精卫出国之余威,匆忙抵陕,驻跸华清池。蒋介石莅陕,并非游山玩水,而是为了督促东北军和西北军继续围剿陕北的共产党军队,完成“勘乱”大业。张学良和杨虎城面对蒋介石的巨大压力,12月12日,在华清池打响了兵谏的第一枪,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华清池内枪声划越夜空的轨迹和五间厅蒋介石卧室窗户上累累弹痕,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难以磨灭的标志。


      今日华清池—游览胜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清池规模逐渐扩大,历史地位不断提高,1956年8月6日,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单、双人浴池36间,修葺了贵妃池,增建望湖楼。

      1959年,陕西省政府将扩建华清池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以仿唐华清宫古建筑为主,吸收苏杭园林建筑风格,扩建华清池。

      新修了飞霜殿、宜春殿、沉香殿、晨旭亭、晚霞亭、九曲回廊等。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捉蒋亭”,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4月开始,考古工作者经过8年辛勤工作,清理出土了星辰汤、莲花汤等8个唐代汤池和大量文物。1990年10月,建成御汤遗址博物馆。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华清宫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清池成为全国唯一的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至2005年,华清池将原陕西省游泳池扩建为芙蓉园。

      2006年到2007年,陕西旅游集团共投资1.6亿元,在九龙湖上打造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该剧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生动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悠久的历史,美丽迷人的风光,使华清池名闻五洲四海,中外游人趋之若鹜,到此吟诗填词,即兴挥毫作画,盛赞骊山华清池,天地创佳作,人间为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