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作为耀州窑一脉单传的制造基地,唐宋以后著名的的古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依坡而筑的窑洞,排列着不同大小、不同款式的烟囱和瓷窑,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活态博物馆”。
罐罐垒墙,密如蜂房,
瓷片铺路,曲折迂回。
构成了一幅脚下的油画,
是世界城镇建设史上的一张文化标本。
在陈炉,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手工作坊。因此,陶工必须是十项全能,从头道工序的原料加工,到出窑烧出成品,要每道工序都能拿的起放得下。时至今日,陈炉的陶工们还用着代代相袭的最原始的工艺做着手中的“玩意儿”,可以称得上是考察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活标本。
陈炉的炉火从被点燃的那一刻起,至今已绵延燃烧了1400余年。创造了一个地方窑火相续不断,烧制陶瓷的最长纪录。
精美的陶瓷是如何制成的?
陶瓷做工复杂,程序基本都是在窑洞里完成。用当地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高岭土,接下来,开始淘泥、熟泥和揉泥,揉好后就可以放在轮子上拉坯了,然后成型、晾干、刻花,一道道工序都是在窑洞里完成后送往窑炉,给泥土以生命,便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陶瓷作品。
这个历史上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基地,这个被誉为“脚下艺术”的瓷片铺路,这样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你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