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东门里,紧邻明城墙的顺城巷藏着一处著名道观——东岳庙。始建于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明清曾多次修葺、扩建。原庙有华表、山门、会堂、牌坊、牌坊和三教宫,现仅留存大殿、二殿、台阁三座古建筑。
虽然身处闹市,却是相当的低调,被老西安人称作“西安最低调的古庙”。
东岳庙,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祭祀“岱宗”而修建的。“岱宗”亦称“岱山”,就是今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系我国著名大山“五岳”之一。
东岳庙是民间供奉东岳泰山大帝及诸神的道教场所,历史上殿宇完备,主殿内壁绘有民间风俗传说故事彩画,内容丰富,色彩绚烂,文化艺术价值珍贵,西安东岳庙大殿里的壁画还是全国现存宫观壁画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壁画。
大殿建筑气魄宏伟,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步架,双步周回廊,单檐歇山顶。
此种做法,在陕西关中地区古建筑中已见多处,可能是一种地方手法。
中殿位于一殿以北,较一殿规模小,从位置和其中壁画内容来看应是寝殿,即供奉东岳大帝夫人的场所,三开间,建筑上也有砖雕花装饰,雕花精美俊秀。
后殿,即父母殿,在庙的最北边,建筑规模比较小,应该是供奉东岳大帝父母的场所,建在有1.70米的高台之上,进殿之前会经过两层12级台阶,多重台阶多重敬仰,以表达对父母的敬仰之情。
东岳庙经历了很多的朝代延续到现在,殿宇高大、雕梁画柱、文化独具,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古都西安重要的文化遗产标志之一。
如今,西安市民俗博物馆依托东岳庙而建,遗址内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和大型的室内壁画,供游人参观。
馆内的藏品和民俗内涵,与关中地区的文化精神息息相关。
如宋代铜镜、明清时期的荷包、瓷器,以及清代至民国关中地区名家楹联,还有清代文人画作、拴马桩等。
画笔蕴含万般意,翰墨自有大意境
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西安及关中地区民间艺术和传统的绘画魅力,西安民俗博物馆还在不断的努力着。(2021-11-27 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