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全国不少博物暂停对外开放。许多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打造有声博物馆,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截至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超30家博物馆入驻喜马拉雅。
越来越多可以“听”的博物馆
2月,河南博物院在喜马拉雅上线文物纪录片《中原藏珍》,每期聚焦武则天金简、错金豹型器座、汉代六博博具和俑等在内的珍藏文物,由河南博物院知名专家担纲解说,让更多藏在深闺的镇馆之宝活起来,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发声。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入驻喜马拉雅,推出“小桂花之声”音频节目,广西博物馆“小桂花”志愿者们用他们的声音,分享馆藏文物、广西风貌、文博知识,带领大家“云游”博物馆,探秘广西瓯骆文化。3月6日,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发布了一份有声音的邀请函,邀请市民约会喜马拉雅,关注节目《以物读史看青州》,跟随讲解员的声音逛青博,听文物,读历史。
截至3月10日,西安博物院出品的《福猫特工的十二时辰》播放量突破200万。西安博物院将本为春节举办的线下特展“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搬到了喜马拉雅上,出品有声展览《福猫特工的十二时辰》。《福猫特工的十二时辰》讲述卡通“福猫”带着为人类早日消除疫情的特殊任务穿越回大唐,通过“福猫”在长安一天十二个时辰的游历,让观众细细品读文物中展现的长安人的服饰、饮食和出行娱乐。
《福猫特工的十二时辰》以卡通人物“福猫”为故事主人公,传递历史文化知识,让展览充满趣味,也让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