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纹、仙鹤纹、四季花卉纹……古人喜爱用寓意吉祥的各式纹饰装点用物、丰富生活。如果将这些传统纹样或是取文物中的图案绘于素色口罩之上,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故宫文创推出多款具有故宫特色的口罩,在你出行时护你周全之外,亦能用传统文化点亮心情。款式多多,我们一起来挑挑看!
乘着元宇宙的东风,2022年大热的“数字藏品”成为博物馆和年轻人的“新宠”。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国内外十家博物馆、图书馆在天猫推出20款数字藏品,总量达2.5万件;同一天,广东多家博物馆陆续在不同平台上线21款数字藏品,合计发行量超6万份。
随着疫情的常态化 口罩已然成为生活必需品 来看看这些博物馆文创口罩 有让你心动的吗
营销,一个企业经营的常用策略,更是商业化的代名词。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面向大众进行社会教育,二者之间似乎存在天然的矛盾。不过,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博物馆触角不断延伸,营销理念进入博物馆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谁“玩转”了营销,谁就掌握了流量密码。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22年春晚,一档美轮美奂的舞剧《只此青绿》带火了《千里江山图》这个传统IP的文创之风,“国风文创”也成为一时热词。国风文创之所以屡屡成为爆款,折射出了当今人们不断提升的文化和审美消费需求。 在当下,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成为国风文创的创意先锋。博物馆文创依托博物馆藏品的文化性和历史性,融合传统情怀,在创意性上大作文章,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了国风文创的思路。例如:故宫系列口红,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各大博物馆特色日用品,比如太阳神鸟金饰套件、唐妞胶带、红楼梦香水……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当下,融合了国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全方位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古籍文创,是古籍活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站在新的时代节点,如何盘活馆藏古籍资源,让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让深厚的文化符号“跳跃”起来,以文创的方式鲜活地走近大众生活,一直是各古籍收藏单位探索的问题。我国拥有丰富的古籍资源,古籍文创开发潜力巨大,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涌现出不少成功的案例,为古籍活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千年前,古人运用极具智慧的中华传统手艺——榫卯结构成就了极具东方美学与古典韵味的中式建筑,无须一粒钉子、一个固定连接,便能使古建筑历经千年风霜依旧屹立不倒。千年之后,榫卯结构在当代有了新的延续与表达——中国积木。乘着国潮热、潮玩热的东风,中国积木正逐渐摆脱“国产乐高”的标签,在一拼一接,一拆一嵌中诗意诠释着中国木文化的当代含义,背后撬动的,是百亿规模的文化市场。
“一洗万古凡马空”,曾由徐悲鸿先生创作的矫健骏马,如今在AI+AR技术创造的数字空间中得到“活化”。 近日,由徐悲鸿美术馆官方正版授权,商汤科技“数字猫APP文创平台”原创打造的《宋人匹马·徐悲鸿》数字文创产品限量发售2300份,受到数字文创爱好者广泛关注,一经上架迅速售罄。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聊城的城市文创雪糕也于当日正式上市。在古城区光岳楼广场举办的非遗游购节上,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设置了文创产品展区,特推出文创雪糕、文创书签、状元签字笔、创意葫芦、特色面塑、便签夹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购买。市民秦瑞瑞花15元购入一支蓝色海盐味的“光岳楼”雪糕,撕开包装,举起雪糕,对着光岳楼拍照,发朋友圈,不到10分钟,她的朋友圈里就有了20多个赞。
5月20日,“四季之爱”全品系列发布会在湖北省外文书店举行,正如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所说,该系列产品既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新形式、新探索,这也是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倍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IP化、系列化的产品。为进一步了解该系列文创背后的故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了湖北倍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执行负责人向冰,一起聊一聊“书业+文物”将碰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