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介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及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发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高我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水平,加快文化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就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碑林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结合自身与国内各高校的合作优势,落实并开展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秦创原·第五届大学生文创动漫嘉年华活动,通过打造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的文创赛事品牌,激发大学生群体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建设三大目标: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该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联动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陕西动漫产业平台、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各旅游产业集团的资源。并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大部署和要求,把碑林区建设成为秦创原重要的高能级创新策源地,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

同时陕西作为文化与旅游大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灿烂的文化,为更好的弘扬文化价值、推广旅游资源,将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创新创造使其成为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强化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建设,提升陕西文化旅游影响力。

主办单位

西安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

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碑林区科学技术局、碑林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

支持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培华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宝鸡文理学院、重庆工程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工程大学、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西安欧亚学院高职学院、西京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颐高高新新经济产业基地、银弹谷众创空间、曲江创客大街、陕西省文创协会、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促进会、西安市文创协会、西安市手工艺品行业协会、咸阳市秦汉新城文创协会等(排名不分先后)

执行单位

陕西动漫产业平台管理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恒沙金栗广告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媒体

腾讯网、网易、新浪、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

省市媒体

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华商网、三秦网、西部网、西安晚报、省市各合作高校官网 或官微

行业媒体

B站、大秦良造、大学生联盟

新媒体

今日头条、抖音、知乎、微信朋友圈、自媒体

大赛主题

大美陕西 文化生态

活动时间

2022年4月-12月

参赛对象

高校组:未参评往届大创赛事同类奖项的陕西地区各高校大学生(含研究生、留学生)在读期间完成的文化旅游创新创意作品以及创业项目。

“新光奖”陕西文旅产业生态服务平台专题组:由相关企业、自由创作人或高校师生设计的创意作品。

注:

创业项目类:

1. 目前仅接待西安本地大学生创业团队及个人(含在校大学生和毕业2年内大学生),尚未注册公司的创业团队及个人以项目名义报名参赛,不接待已注册公司的创业团队报名参赛。

2. 参赛项目为科技与文化融合、文化创意设计、衍生品开发、新媒体、VR电竞等创新项目,参赛项目以已实施或即将实施的文创类创业项目为主;

3. 参赛团队及个人须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

参赛方式

通过大赛官网进行报名,根据参赛类别选择相应赛道,按要求填写报名材料,将参赛作品与报名材料一起提交至大赛官网,显示提交成功即为报名成功。

奖项设置

高校组

1. 文创产品类:

以景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背景,要求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的融合,注重设计创新,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从衣、食、住、用、行出发,打造兼具艺术与创新、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的旅游文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服饰配件、鞋帽箱包、首饰配件、乐器、文具、玩具、文创周边等创意产品。

2. 多媒体数字类:

以动漫、影视短剧短片、数字游戏互动娱乐、数字景区建模等多样化数字产品为中心的创意作品。包括但不限于:AR、VR 场景应用;数字展览、数字游戏、数字影视、数字教育、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全息互动投影、3D立体设计等。

3. IP征集类:

以文旅景区文化为依托,创作符合文化景区或企业文化品牌特性的IP形象,需具有丰富文化故事与背景,考虑市场转化等因素。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品牌策划案、IP形象设计、插画、漫画、动画等。

4. 创业项目类:

发掘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有市场发展趋势、有市场开发潜力和产业价值,易于开发生产,设计概念新颖,内容具有原创性,整体设计出众,制作优良,风格突出的动画、漫画、游戏、文创及新媒体等创意、创作中的项目。

“新光奖”陕西文旅产业生态服务平台专题组

以大赛组委会指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背景,参赛者以真实企业产品进行“命题”设计,作品需同时适用于线下产品和电商产品。

要求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的融合,注重设计创新,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从衣、食、住、用、行出发,打造兼具艺术与创新、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的旅游文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服饰配件、鞋帽箱包、首饰配件、乐器、文具、玩具、文创周边等创意产品。

* “命题设计”产品拟定为3项,待确定后再行公布。

奖金设置

高校组

类别 金奖 银奖 铜奖
文创产品类 1名 1名 1名
多媒体数字类 1名 1名 1名
IP征集类 1名 1名 1名
创业项目类 1名 1名 1名
奖项 奖励 名额
金奖 奖金5000元/名 四类每类各一名
银奖 奖金2000元/名 四类每类各一名
铜奖 奖金1000元/名 四类每类各一名

“新光奖”陕西文旅产业生态服务平台专题组

类别 最佳设计奖 优秀设计奖
食品类 1名 2名
饮品类 1名 2名
农副产品类 1名 2名
奖项 奖励 名额
最佳设计奖 奖金5000元/名 三类每类各一名
优秀设计奖 奖金2000元/名 三类每类各二名

作品要求及提交

作品统一采用官网报名通道的方式(免费报名,详见大赛官网),参赛者须登录比赛官网(www.daqinip.com)进行报名参赛,并依规定提交相关数据,组委会进行审核。参赛作品中不能含有任何个人信息,平面设计类的作品需统一规范的提交,实物作品需邮寄或自送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地址:西安市碑林区火炬路7号。

1. 提交作品统一为电子设计稿。统一报送JPG格式文件(CMYK色彩模式)和矢量格式文件各一份(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单张图片不超过200K,具体作品高清图及报名表打包为压缩包于附件上传中上传(注意上传作品后对作品进行参赛投稿)。

若参赛文件过大可打包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daqinip@163.com; 邮件命名为:投稿类别+作品名称。

2. 每件设计作品需附上设计说明。包含但不限于明确阐述作品引用的文物信息;作品的设计思路、理念。

3. 设计图纸上不可出现与任何参赛者相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学校、电话、邮箱等。一经发现,视为违反公平评审原则,不予参加评审。参赛者个人信息将在网站内另行填写,且确保填写信息真实有效。

4. 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1年8月30日 23:59前。

5. 本次大赛一律免收参赛费。

获奖作品成果转化及产权说明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凡主动提交作品者,均表示其已经对所提交的作品知识产权问题作如下不可撤销之声明,对自行提交的作品享有知识产权。获奖作品大赛组委会享有成果优先转化权,所得利益双方共享。获奖实物作品将无偿提供给大赛组委会进行优秀作品巡展,并享有优先转化权。

1. 参评者应拥有作品独立、完整的知识产权,未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有任何法律纠纷,由参评者承担;作品作者应保证享有该作品的知识产权或其他相关权利,因此引起的一切纠纷由作者承担,与主办方、承办方无关。

2. 参评者享有参评作品的全部知识产权,活动主办方对参评作品享有展览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等权利。凡参评的实物作品原件在作品巡展结束后,愿意留给组委会做长期展览使用的,将在展厅长期标明作品出处展出,需要取回作品原件的请在巡展结束后30天内与工作人员接洽取得,逾期且无任何信息沟通者均视为自愿放弃收回作品。凡通过本次大赛,进行的成果转化,需按照大赛规则执行。

3. 参评者提交的作品在公开展览过程中可能发生设计元素、图案、版式等自主知识产权被侵犯并对作者造成损失的,活动组委会将协助创作者进行维权。

4. 参评作品中如使用他人肖像或者照片元素,必须注明来源,并取得其书面认可,组委会只负责考察作品本身质量,作品内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由作者本人负责。